2023年12月30日 星期六

目錄

2023年12月19日 星期二

糗大了!原來是大腦搞的鬼


作者:迪恩.柏奈特(Dean Burnett)
譯者:鄧子衿
出版社:馬可孛羅


「吃下食物後胃部擴大,胃部的神經發出訊息給腦部,抑制食慾而不再進食。這個過程聽起來完全合理。那些減重混合飲料就是利用這個機制,讓你喝飲料而不是飽食一餐。(中略)但是呢,這種方式只是暫時治標而不治本。許多人說喝下減重飲料後不到二十分鐘,又覺得餓了,主要的原因出自於胃部擴張訊號,在控制飲食和食慾的影響力其實很小。」

「你曾留意過『甜點有另外一個胃來裝』這句話嗎?你可能已經吃下了上好的牛排,或是多到足以讓小船下沉的乳酪義大利麵,但是依然能夠吃得下甜膩的布朗尼蛋糕或是三球冰淇淋聖代?為什麼會這樣?是怎麼辦到的?如果你的胃已經滿了,怎麼可能還能再裝得下其他東西? 主要是因為這是由你的腦部來下決定,並且認為『還吃得下』。腦部認為點心中的糖分美味可口,是自己想要的,因此壓過了胃部所發出『已經吃不下』的訊息。」

「日常慣例也深深影響到飲食習慣。要了解這一點,我們可以想想『午餐時間』。什麼時候吃午餐?絕大部分的人都會在中午十二點到下午兩點之間吃。這是為什麼?如果我們是因為需要能量才進食,那麼在一個族群中,不論是建築工人、伐木工人之類的身體勞動者,到作家與程式設計師之類坐辦公桌的人,都在相同的時段吃午餐?

這是很久以前大家達成的共識,就在這個時段吃午餐,鮮少有人提出質疑。一旦你融入了這個模式中,腦部很快就會預期這個模式並且維持下去,到該吃飯的時候就會覺得餓,而不是覺得餓而知道這時應該要去吃飯了。腦部顯然認為邏輯是珍貴的資源,只有在少數場合才使用。」

「在冬眠中的動物也有睡眠現象,這個觀察結果挑戰了睡眠是為了休息和保留能量的說法。在冬眠中的動物已經不具意識,但是冬眠和睡眠並不相同,代謝活動和身體溫度會降得更低,而且持續的時間會更久,其實有點類似昏迷。不過冬眠中的動物經常進入睡眠狀態,相較之下在這個睡眠中使用的能量卻還更多!因此睡眠就是為了休息這個想法,並非睡眠活動的全貌。」

「副交感神經系統負責身體中維持平靜的程序,例如慢慢消化飯後食物,或是調節廢棄物的排出。如果有人要把身體各部位擬人化來演出情境喜劇,副交感神經系統就是那個懶散放鬆的角色,幾乎總是坐在沙發上,告訴其他人『冷靜下來』。

相反的,交感神經系統就是個容易激動緊張的傢伙,總是焦躁不安、疑神疑鬼,用鋁箔把自己包著,逢人就嚷嚷說美國中央情報局在竊聽自己的一舉一動。」

「人類負責意識的腦部在沒有管控(通常會造成干擾)生存所必須的基本程序時,是非常善於先設想好有什麼會讓自己受傷,不盡然是會讓身體受傷的,也可能是無形的傷害,例如尷尬或是悲傷,這些對身體不會造成傷害,但是我們依然希望能夠避免。因此光是有『可能性』,便足以引發『戰或逃』反應了。」

「長期記憶能夠提供幫助思考的大量記憶,但是實際思考時用的是短期記憶。因此有些神經科學家偏好用「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這個詞」

「短期記憶偏好處理聽覺資訊,專注在文字形式和特定的聲音。所以你會有內心獨白,會想用句子和語言思考,而不是想像如影片般的一連串畫面。」

「短期記憶偏好處理聽覺資訊,專注在文字形式和特定的聲音。所以你會有內心獨白,會想用句子和語言思考,而不是想像如影片般的一連串畫面。某人的名字就是聽覺資訊的例子,你聽到的是文字,然後想到這些文字所代表的聲音。

相較之下,長期記憶還需要借重到視覺和語意內容(文字的意義而不是文字的聲音)。因此比起隨意的聲音排列刺激(例如不熟悉的名字),豐富的視覺刺激(例如某人的臉)更容易記得久。」

「某個記憶所具備的連接越多,突觸越強(越活躍),就越容易取得,就像是你要去一個有許多道路能夠抵達、交通方便的地區,要比去荒野中某座廢棄的穀倉要容易得多。」

「有些程序不但讓某些活動發生,有些程序會阻止另外一些活動發生。腦部幾乎控制了我們所有的行為舉止,但是我們不會在同一時間展現所有行為舉止,腦中有許多部位是專門用來抑制和阻止腦部某些區域的活動。(中略)舉例來說,腦中負責移動腳的部位很重要,但是當你坐著開會時不重要,因此你腦中得有其他部位說:『老兄,現在別動。』好控制腿部。」

「要特別說的是,更為單純和基礎的系統,例如控制心跳的區域,在這個時候更穩固與強健,而處理比較繁複過程的新腦區則更容易受到酒精的干擾與傷害。(中略)所以在酒精的影響下,腦部『高等』功能先遭殃,例如遵從社會規範、感到尷尬困窘的部位,以及會在你的腦中說『這樣可能不太好吧』的聲音等,很快都被酒精消了音。」

「可惜腦部的運作通常稱不上『可靠確實』,特別是在記憶方面。腦部提取出來的記憶,有的時候可比貓咪咳出的毛球,是身體內部一團亂的運作之下的產物。」

「腦部的自我本位偏誤沒有強大到能夠創造出不同的真實記憶,只能夠在回憶記憶時加以扭曲或是調整,無法創造新的記憶。

腦部為何要產生這些偏誤呢?首先,人類需要下許多決定,如果有某種程度的自信,會比較容易下決定。(中略)如果每次做決定時,都要估量每個可能的結果,會花上非常多時間。假若對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有信心,那麼就可以省時間了。」

自我感覺良好可以使人果斷下決定 😏

「有次我受到邀請,要在法庭上作證說檢察官起訴時所用的證言全部都可能來自於偽記憶。我拒絕了,因為我擔心可能會意外摧毀整個司法系統。」

「電視上演的情況其實很不容易出現,那種『打到頭而忘記了自己和過去種種』的案例非常非常罕見。個人的記憶分布在整個腦部,能夠讓這些記憶受損的傷害,很有可能也把整個腦都毀了。」

「就腦部來說,碳水化合物是最有價值的能量來源,因此節食者難以抵抗碳水化合物的誘惑」

「你本來在一間可怕的房子中,現在離開了。你本來在空中飛馳直奔死亡,現在你活得好好的站在地上。你聽了一個恐怖的故事,現在故事結束而嗜血連環殺手並沒有出現。在每種狀況中,報償路徑都察覺到危險突然消失了,不論你是怎樣讓危險消失,但是重要的是你下次也可以讓危險消失,這樣便引起了非常強烈的報償反應。

在絕大部分的狀況(例如飲食和性愛),你只是做了能夠讓自己的存在稍微延長一段短時間的事情,但是這些可是避免了死亡呢!重要得多了!除此之外,遍布全身的腎上腺素和「戰或逃」反應,讓所有感覺都加強放大。恐怖事件後的衝擊感和放鬆感是很強的刺激,強過絕大部分的其他事情。」

「如果腦部對於事件的控制程度越高,那麼事件就越不恐怖。因此事情『留下充分想像空間』,會比最駭人的特效更恐怖。」

「當恐怖的內容直接呈現出來,腦部就不用參與其中,有餘裕思考和分析畫面,並且能夠知道那全部都是虛構的內容,隨時都能夠離開,恐怖情節造成的衝擊便減弱了。電玩設計師了解這一點,生存恐怖遊戲這個類別中,玩家角色身處充滿緊張與不確定性的環境中,得避開壓倒性的危險狀況,而不是用巨大的雷射槍把怪物轟成碎片。」

所以看別人玩,和自己實際去玩,真的完全是兩回事!

「對於腦部來說,要享受令人顫慄的活動,前提是其中雖然有真正的風險,但是依然能夠控制結果,迴避風險。在車禍中生存者,絕大部分會因為還活著而覺得鬆了口氣,但是極少數會願意再經歷一次。」

「如果平常較聽慣了『幹得好』之類的話,並且認為這類稱讚是無意義的陳腔濫調,那麼有人說『糟透了』,將會分外刺耳,因為這並不常發生,應該要多注意這種讓人不悅的經驗,釐清發生的原因,下次才能夠避免。」

「腦部的運作方式往往會讓所有人多多少少以自我為中心,在做出解釋和形成記憶時,往往讓自己的形象比較好。如果這是人類的基本狀態,那麼稱讚就是在告訴自己原來已經『知道』的事,直接的批評就難以自我誤解,所以更會造成衝擊。」

以腦神經科學來解釋為何霸道總裁總是會特別在意對批評他的女/男人 😆

「晶體智能是累積下來的知識,而流體智能是在面對不熟悉事物時加以利用或是應對的能力。」

「邁爾士.金斯頓(Miles Kingston)精準的解釋了這個理論:『知識是知道番茄屬於水果,智慧是知道水果沙拉中不要放番茄。』我們需要晶體智能以知道番茄屬於水果,也需要流體智能知道做水果沙拉時不要放番茄。」

「聰明理智的人通常比較缺乏自信,因為大家通常對於用智性說服的方式(intellectual persuasion)具有敵意。我是訓練有素的神經科家,但是除非有人直接問,我是不會說自己是神經科學家的,因為有次我得到的反應是:『哦?你認為你很聰明對吧?』」

作者認為比起外表上就能看得出來的「強大健壯的人」,「聰明的人」反而較容易引起敵意,因為「強大健壯的人」用看的就能推測「強大健壯」背後原因,可能從事勞動工作或常去健身房,「但是如果是比自己聰明的人,可就讓人搞不懂了,他們的行動你無法預期、原因無法了解,這種狀況代表了你的腦部無法研究出來他們是否會造成危險,這時古老的『謹慎為上以免後悔』的本能便發作,引發疑慮和敵意。」

「白質(white matter)的完成度與密度高低,可以做為智能高低的有效指標。白質是腦中另一類組織,往往受到忽視。人們的注意力總是放在灰質(grey matter),但是腦中有一半屬於白質,它的功能也很重要,沒有得到那麼多關注,是因為『功能』沒有那麼多。所有重要的活動都是在灰質中進行的,白質的功能則是把活動內容傳到其他部位的連接線所組成(連接線便是神經元伸出的軸突)。如果灰質是工廠,白質則是傳送貨物與補充原料的道路。

兩個腦區之間的白質連接如果越是完善,那麼彼此之間合作時所需要的能量和作業也就越少,在掃描時也就更難偵查到。」

越熟練的事物,越省力 💪

「組成嗅神經的嗅覺神經元在很多方面都獨樹一格,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它們為極少數具備再生能力的人類神經元。」

「如果說嗅覺受到低估,那麼相較之下,味覺就有點垃圾了,它是主要感覺中最弱的,」

「如果有東西的氣味強烈,那麼我們在吃那種東西的時候,腦部往往會把那種味道詮釋成味覺,而不是嗅覺,但其實那個感覺是從鼻子傳遞到腦的。由於感覺大部分來自於口腔,腦部便一概而論,以為所有訊號都來自於口腔,便詮釋成了味覺。腦部花了很多心力產生味覺,因此難以讓它停下做出不正確假設的腳步。」

「許多公司把MBTI納入徵人流程的一部分,但是這個系統要求應徵者百分百誠實,而且還要幾近愚蠢。你在應徵工作的時候,他們要你進行測驗,其中的問題是:『你樂於與他人工作嗎?』就算你心裡真的那麼想,也不可能回答:『不,其他人都是害蟲,最好捏扁。』絕大部分的人都有足夠的智力,在這個測驗中安全過關,使得測驗結果毫無意義。」

「比起好好說出自己要求的人,憤怒者的需求往往先被滿足。這代表你要知道,有些人知道發脾氣對自己有利,所以就更常發脾氣。腦部就把持續憤怒和報償連接在一起了,這進一步激勵人發脾氣,之後你就會見到有人只要遇到稍微不便的事情就冒火,最後成為名廚。這是好是壞,就要看個人了。」

「就算過了一世紀,佛洛伊德依然有很大的影響力,很多人深信他的理論。這真的很奇怪。當然,他是精神分析這個概念的主要推手,也應該為此受到讚美,可是這並不代表他提出的原創理論就理所當然是正確的。(中略)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這點人們會永遠記得,但是我們不會搭乘他們設計飛機前往遙遠的南美洲。我們得與時俱進,就是這樣。」

「語言處理中心散佈得很廣,代表了語言應該是腦部的基本功能,而不是從環境所習得。」

「鴉片是非常強效的止痛劑,它能夠刺激腦中腦內啡(天然止痛劑,能夠引起愉快感覺的神經傳遞物)和疼痛處理系統,讓人產生強烈的喜悅感。但很不幸,疼痛的存在本身有其意義(讓我們知道身體受傷或受損),因此腦部回應的方式是增強疼痛偵測系統,讓鴉片帶來的愉悅感煙消雲散。這時使用鴉片的人會讓劑量提高,好壓抑疼痛偵測系統,但是腦部又會加以強化,如此持續下去。

然後沒有鴉片類藥物了,使用者失去了能夠讓自己極度平靜與放鬆的東西,剩下的只有超級強化的疼痛偵測系統。它們的疼痛系統活性之強,足以切除鴉片帶來的興奮感,在正常的腦中會造成極度的痛苦,因此用藥者會經歷禁斷時期。」

2023年12月14日 星期四

每個人的短歷史:人類基因的故事


作者:亞當.拉塞福
譯者:鄧子衿
出版社:八旗文化


「如果這些遺物的年代還不是太久遠,那麼就可以使用放射性碳原子所佔的比例,來定出遺物的年代。活著的生物能進行新陳代謝,持續補充放射性碳原子,但死了之後,這些放射性碳原子會以固定速率衰變成一般的碳原子。」

「你的母親還是子宮中的胎兒時,卵巢便製造了卵子。你的DNA是在你外祖母的體內製造出來的。」

「西藏人能夠適應聖母峰周圍不適合人居住(因為當地氧氣濃度低)的高地地區,至於居住在西藏以北的中國人和以南的印度人則沒有這種適應能力。

這種適應來自EPASI這個基因。EPASI基因出現的區域當中,DNA序列和西藏南北兩方的鄰居有著明顯差異。將這段與眾不同的DNA和附近的居住者,以及全球人們的基因組中同區域的DNA比較之後,會發現這段DNA應該是從丹尼索瓦人那邊來的。族群混合造成基因滲入,帶來適應能力,讓西藏人能夠在你我得苦苦掙扎才活得下去的環境中繁衍後代。」

「不過,所有的巨型猿類包括人類在內在基因組中都有相同的基因。差異之處只在於人類的第二條染色體——這是人類染色體中最大的染色體,會有這樣龐然大物出現,是因為它是兩條染色體頭尾相連形成的結果。黑猩猩、紅毛猩猩和大猩猩的這條染色體都分為兩條。(中略)如果我們要找一個能代表上帝的氣息進入人體中的象徵性時刻,那麼應該就是那兩條染色體融合在一起的時刻。」

「DNA比對出的相似性指出當年的鼠疫桿菌絕對來自東方,而不是如一些歷史資料所說的來自非洲。看來與中國的貿易(可能經由絲路),把這種可怕的細菌帶過來的,這種細菌在東方是無害的。現在鼠疫桿菌的自然宿主是歐亞草原的齧齒動物。」

「公元800年,查理大帝利用父親與梵諦岡的良好關係,讓教宗利奧三世在聖伯多祿大殿加冕成第一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典禮莊嚴隆重,查理大帝龍心大悅,把貴重的中世紀遺物『聖包皮(Holy Prepuce)』送給了利奧三世,作為謝禮,那就是傳說中耶穌的包皮。」

歐洲人有夠奇怪(幹

「每個複雜的問題,都有一個簡單、直接、易懂但錯誤的答案。——門肯(H.L. Mencken)」

「伽莫夫(George Gamow)是傑出且深具影響力的物理學家,他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宇宙學中『大霹靂』理論的基礎。他曾找自己的學生阿爾法(Ralph Alpher)和朋友貝特(Hans Bethe)合寫一篇論文,為的只是讓作者寫起來是阿爾法、貝特、伽莫夫。這篇論文也稱為『αβγ論文』。」

「美國愛達荷州樹城州立大學刑事司法系的教授沃爾許(Anthony Walsh)主張:『在下判決時,把遺傳因素納入考量絕對是愚蠢的,除非是唐氏症這等大幅降低智能和執行能力的遺傳因素。自由主義者對於這種〔遺傳決定論〕的擔心有些過頭,實在很愚蠢。他們只需要上一兩堂神經科學或遺傳學課程,就會拋棄〔我的基因/神經元要我這麼做〕的觀念。沒有什麼事可以免除我們舉止必須合乎文明的義務。』」

「鳥類的翅膀和蝙蝠的翅膀,功能相同但演化路徑不同,我們稱這為『趨同演化』。一億年前,有些恐龍的前肢形狀改變了,可以用於滑行,這些恐龍的骨骼也變得較輕,而且是中空的。在飛上天空很久之前,恐龍就有羽毛了,這包括巨大的暴龍;而其他更巨大、更恐怖的掠食性恐龍,也長了一身羽毛。」

「如果今天你人在印度的海德拉巴要進行非急需手術,最先被問到的問題會是:『你屬於吠舍(Vaishya)階級嗎?』

在海德拉巴的醫院哩,社會階級是手術同意書中最先出現的提問,印度普遍存有對於階級的潛在偏見,因此有人認為這問題顯示出了這種偏見。然而,這其實是一個根據印度人基因組的演化所提出的好問題。

1980年代,外科醫師注意到有些病人在麻醉之後要比一般人多幾個小時才會恢復意識。(中略)醫生仔細檢查之後,發現只有吠舍階級的人才有這種情況。科學家研究了他們的基因組,確認出在丁醯膽鹼酶(butyrylcholinesterase)這個酵素的基因上,有一個字母發生了突變,而這個酵素通常的功能是分解血液中類似丁醯膽鹼的分子。

印度海德拉巴的遺傳學家指出,印度這個突變是在大約一千年前、於某個不知名的人身上出現的,之後便在這個有同階級內通婚現象的族群中保留至今。」

「屬於吠舍階級的人數量超過兩千萬,不太可能有大規模的階級內通婚能讓變異侷限在人口如此眾多的階級中,就算是在種性制度嚴密防止階級間遺傳交流的情況也是一樣。」

可能是有什麼潛在益處,於是被保留下來,也可能不好不壞只是搭著其他基因的便車而遺留下來。

「如今,吠舍人使用的麻醉劑已根據這個基因組特性而設計,這就是演化受到文化的影響。」

2023年12月9日 星期六

克里姆林宮的餐桌


作者: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
譯者:葉祉君
出版社:衛城出版


維克特.別瓦耶夫:「我甚至記不得總共有哪些重要人物嚐過我的手藝,但是有古巴的卡斯楚、羅馬尼亞的西奧塞古、伊拉克的海珊、東德的何內克,當然也有波蘭的吉瑞克。

不過真正的冒險是在戈巴契夫任內,前美國總統尼克森來訪,而我得要讓他留下好印象,好讓他跟現任總統雷根說好話。他在第一晚就跟他的女助理下來用晚餐,可是現場一片安靜。我給他們準備了很棒的食物,有俄式煎餅布利尼,有魚有肉,而且是用幾種不同的方式烹調。那些菜都裝飾得很漂亮,擺盤也很漂亮,可是那邊卻一點聲音也沒有。

我們在廚房裡討論該怎麼辦,因為我們實在不明白是怎麼了。於是我們派服務生送葡萄酒過去。服務生去了,然後回來,我們所有人馬上湊過去,結果他說:『你們不會相信發生了什麼事,尼克森跟他助理拿著相機站在桌邊給每一道菜拍照。』

我們克里姆林宮的餐點讓他們喜歡到要全部留下永久的紀念。」

◆◆◆

維克特.別瓦耶夫:「我永遠不會忘記有天我們要做酵母蛋糕,結果我一直抱怨。

『這個麵團我每次都做不好,』我說,『這不會成功,這次又是浪費時間,沒有成果。』

『那你會唱歌嗎?』維塔利突然這麼問。

『唱歌?那跟這有什麼關係?』我一頭霧水。

『關係就在於酵母是活的有機體,可以很清楚感受到你的情緒。如果你生氣,它們就感覺得到,就發不起來。只有一個辦法能騙過它們,就是你得唱歌給它聽。』

『維塔利.阿列克謝耶維奇,您是認真的嗎?』我跟他確認。

維塔利的口氣很認真。

於是我試了,而且我真的成功騙過酵母。小時候媽媽唱過很多歌給我聽,所以我知道很多俄羅斯傳統歌謠。從那時候起,我每次都會給我的酵母麵團唱歌,而我的麵團再也沒發酵失敗過。」

克里姆林宮的發酵麵糰小技巧 😆

2023年12月6日 星期三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


作者:烏瑞克.鮑澤(Ulrich Boser)
譯者:張海龍
出版社:方智出版社


「動機是習得任何一項技能的第一步,若在某樣事物中看不到任何意義,我們就很難學得會。」

「畫重點這個學習方法效果不大,因為這樣做似乎並不足以促使人們建立自己的知識。同樣地,重複閱讀的效果也有限,原因還是在於這樣做並未激發足夠的心智活動。」

「最有效的技巧是那些比較主動的學習活動,例如自我測驗、自我解釋。『這是心智運作方式的一項基本特徵。』他說,『學習不是單純複製資訊,而是要去了解種種事實,從中理出道理。』」

「以學習英文字母為例,比起只是研讀或用鍵盤打出字母,動手練習寫下字母的學生會形成更系統化的理解。透過實際寫出字母,孩子對於字母如何組合成單字會有更深入的了解──而研究顯示,他們學會閱讀的速度也快得多。」

「對剛投入某項學習活動的人來說,有件事情很重要:我們必須鎖定將某個理解範圍連繫在一起的基本邏輯,看看專業知識或技能是如何兜在一起的。」

「有個方法是在學習跟某個主題有關的新事物前,寫下你對該主題的認識。所以,假如我想磨練烤肉技巧,可能會寫下:選擇帶點肥肉的肉排;大火燒烤最佳;用烤肉夾翻烤,不要用叉子,這樣才能讓肉質保持鮮嫩多汁。如果想深入了解美國的「選舉人團」制度,我會寫下:協助選出總統的政治過程。

根據羅伯特.馬札諾等專家的說法,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幫助人們聚焦於「關連」,而不是一個個孤立的事實。透過把已知的事寫下來,我們是在讓自己的心智做好準備,好在那個專業領域裡建立更多連結,創造一種比較系統化的思考及理解方式。」

📝 了解事物運作的前因後果比死背硬記要有效。

「我去找史威勒時,他舉了個例子:想要教人歷史、文學或數學的外語課程。他認為,把兩個主題結合在一起,人們學到的反而少得多。『你兩種都學不好,』史威勒告訴我,『因為這樣做會造成認知超載。』」

所以以前大學使用原文書學習專業科目,期望學生能夠學好專業內容,又能加強英文能力,完全就是沒效率又沒意義的作法 😕

「米歇爾還提倡一種『如果……那麼……』的思考方法。比方說,不要想著『也許我等一下再讀書』,而是應該想:『如果我現在讀書,那麼等一下就可以出去玩了。』米歇爾認為,清楚的規則讓人更容易管理自己的情緒,因為需要管理的情緒比較少。不要去感覺,甚至思考,而是依靠一種習慣,這樣花費的情緒能量較少。如同米歇爾主張的,目標是讓『必須努力控制的變得不費力』。」

「她建議在學習一項技能時,要『制約』自己去期待困難。所以,如果犯了錯或陷入掙扎之中,就像達克沃斯那樣,在心裡對自己說:『這很正常。』」

「問題在於,即使只是往一個比較聚焦於表現的態度(想向他人證明自己)靠近幾步都很危險,因為那會讓任務看起來像是威脅。抱持這種聚焦於表現的態度,如果成功完成任務,則萬事都好,然後我們會覺得自己很聰明、很強壯或很強悍;一旦失敗,就沒有後路了──我們會認為自己又笨、又弱、又無能。」

「以精通技能為目標的人比較能夠輕鬆擺脫這類陳述。以改進為目標,他們就不必向其他人證明自己的技能,因此可以更聚焦在學習任務上。」

📝 專注於精通技能,而不是追求外部給予的認同。以學習語言為例,如果目的是為向他人證明自己的能力,則如果檢定沒過,就容易灰心喪志,質疑自身的能力,但如果目的是為提升自己的技能,則應視失敗為了解自身不足之處的機會,並加以改進。

「以『概述』為例(概述就是把某個概念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學習活動促使我們問自己一系列問題:『什麼是重要的?』『我們如何用別的措辭表述這個概念?』這樣的詢問非常重要,因為透過概述最有價值的概念,我們延伸了自己對那個特定概念的理解,讓它變得有意義。這種方法非常有效。」

「這種自我提問也能幫助我們發現細微差別。想要學得更多,可以問自己:人們為什麼相信這個觀點?為什麼他們可能是錯的?有沒有不同的解釋?」

「『有看起來跟我們不同的人在場時,我們對他人行為合理性的信任程度會降低。』列文告訴我,『這時,我們會傾向於自己獨立思考,而不是模仿他人、盲目從眾。』」

「透過交叉練習,透過把不同的例子混合交織在一起,人們更能了解內在關連。他們更能敏銳意識到整個系統,有時成果會高出百分之四十。」

「人們應該變換練習內容,避免重複。『最糟糕的方法就是連續練習同一件事,要像預防瘟疫一樣防止這種情形發生。』心理學家奈特.科內爾告訴我,『最好是集中時間練習,但不要重複任何練習內容。』」

「以滑雪為例,一年滑粉雪坡道,隔年滑結冰雪坡道是不夠的,交叉學習的好處來自一種體驗完之後,直接體驗另一種。所以,衝下粉雪坡道後,馬上去找結冰雪坡道來滑。」

「如果事情看起來輕而易舉,那麼學到的內容就相對較少,因為如果事情看起來輕而易舉,人就會減少自己付出的努力。」

工具:
繪製概念圖軟體:Tinderbox
寫作輔助軟體:Scrivener
間隔學習法程式:Anki

2023年12月5日 星期二

我們為什麼還沒有死掉?


作者:伊丹.班—巴拉克(Idan Ben-Barak)
譯者:傅賀
出版社:麥田


「有一種吞噬細胞叫作『巨噬細胞』,它不僅能吃掉細菌,也會分泌訊號分子,促進『發炎反應』。這會使感染部位的血管舒張,細胞更易滲透,同時召集其他吞噬細胞趕來救援。對細菌來說,這意味著會突然出現更多想要消滅它的細胞,人體內的細胞真的會從牆上爬出來(血管壁現在更容易滲透了)追殺細胞。」

畫面感 😂

2023年12月3日 星期日

ホクサイと飯さえあれば(8)第48話

  • 格好(かっこう):穿著。

  • 哀愁:あいしゅう
  • トンビ

  • すべき:等於「するべき」。
  • 記念すべき:值得紀念的。
  • 司会(しかい):主持人
  • 送る:おくり


  • 転換:てんかん

  • サビキ釣り:手軽に楽しめる海釣りとして広く知られている釣りです。

  • 針:はり

  • 不器用(ぶきよう):笨拙。
  • …にもほどがある:…也該有限度。

  • さては

  • 釣り堀(つりぼり):釣魚池。
  • 上級者:じょうきゅうしゃ
  • 面:向いている方・側

  • 不機嫌な(ふきげんな):煩躁。

  • 鴨川:かもがわ
  • ベタベタなオチ:意義不明的結語。

  • リベンジ:復仇。

2023年12月2日 星期六

ホクサイと飯さえあれば(8)第47話

  • 時期:じき

  • そばを「打つ」:自古以來製作蕎麥麵的過程包含敲打、捶打、拍打麵糰的動作,所以人們便使用「打つ」來描述製作的動作。
  • 年越しそば(としこしそば):是於12月31日(大晦日)除夕晚間食用蕎麥麵的日本傳統習俗。

  • まったく:真是的!
  • 大みそか(おおみそか):除夕。
  • 間抜けな:糊塗的。
  • 抜かりない:失敗や油断がないということをいうので、いい意味であり、「彼の仕事は全く抜かりない(彼の仕事は完璧だ)」のように、褒め言葉として使われます。
  • 暮れ:「某個時期結束」,如月底、年末。
  • 年明け:新年。

  • 荒川(あらかわ):位於日本關東地方的河川,流經埼玉縣及東京都等自治體。
  • 土手(どて):河堤。
  • ダイヤモンド富士:富士山頂に太陽が重なる瞬間、ダイヤモンドのように輝く現象のことです。

  • 路地(ろじ):小巷子

  • 穴場(あなば):秘密地點、私房景點。
  • スポット:Spot

  • 雨宿り(あまやどり):避雨。
  • ぴったり:確切地、恰好、正合適。

  • つまみ:下酒小吃。
  • 買い込む:大量買進。

  • 神社:じんじゃ
  • 体操:たいそう

  • 千住:せんじゅ
  • 祭囃子:祭典音樂。
  • 緣日(えんにち):神佛降臨誕生、顯現或誓願等有緣的日子。有廟會的日子。

  • 渋柿:しぶがき
  • トラップ:陷阱。
  • 干し柿(ほしがき):柿餅、柿乾。

  • イルミネーション:燈飾。
  • ベランダ:陽台。

  • 除夜の鐘:じょやのかね

2023年11月30日 星期四

ホクサイと飯さえあれば(8)第46話

「おめでとう」は言い換えると、「良かったですね」/「嬉しいですね」という意味になります。つまり、「あまりめでたくない」というのは、「あまり良くない」/「あまり嬉しくない」という意味になります。


ネーム:草稿
ライバル:對手

互いを高めあう:互相激勵,提升彼此能力。

そもそも:最初、根本。
タブレット:平板電腦。

好み:このみ

格差:かくさ

ゆとり:余裕

志望:しぼう
賞味期限:しょうみきげん

による:取決於
伸び代(のびしろ):成長空間。

意氣込み:幹勁、熱情。

キムチ:泡菜。

缶詰:かんづめ

もやし:豆芽菜
ほうれん草:菠菜
茹でる:川燙

ゴマ油:芝麻油
すり白ゴマ:白芝麻粉
ニンニクチューブ:管狀蒜泥

外側:そとがわ
中身:なかみ

たらす:淋上
コチュジャン:辣椒醬
ざっと:稍微、大致
炒める:いためる

発酵食品:はっこうしょくひん
生える:植物や動物の細胞の一部が、中から外へのびて出る。

具:原料。
のせる:物の上に置く。
ビビンバ:韓式拌飯。
ジュワー:效果音。

おこげ:鍋巴。

密封する:みっぷうする
殺菌する:さっきんする
穴:あな
錆びる:生鏽
限り:只要

2023年11月29日 星期三

最致命的敵人:人類與殺手級傳染病的戰爭


作者:麥可.歐斯特宏(Michael T. Osterholm)、馬克.歐雪克(Mark Olshaker)
譯者:潘震澤
出版社:春山出版


「實情是,流感疫苗是效果最差的疫苗之一,也是唯一一種每年都必須更改的疫苗。那是因為流感病毒株很容易就更替變化,公衛官員必須根據專業知識來猜測哪一株或哪些株的流感病毒會在來年成為主宰,而且他們必須根據地球另一半球的情況,在好幾個月前就決定猜測內容。我們追蹤南半球秋天(我們北半球正當春天)的流感病毒株,以預測接下來的冬天會是哪個流感病毒與我們為伍。這種猜測不是每一年都同樣準確。」

「伊波拉病毒與HIV不同,HIV的傳染是經由性交、傷口接觸到感染的血液、輸入經HIV汙染的血,或感染HIV的母親傳給新生兒,但伊波拉病毒可以經由接觸感染者的皮膚或體液散播,還可能經由吸入某種醫療操作造成的體液噴霧感染。」

「中國及遠東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同時還與數量龐大的豬、家禽以及水禽(例如鴨與鵝)緊密生活在一起。這些禽類是流感病毒的天然儲藏庫。」

「對大多數傳染病來說,某人將傳染病傳給其他人的可能性,稱為基本傳染數(REPRODUCTIVE RATE,簡稱 R0)。對同種疾病的病例來說,如果與他們接觸的人都可能染上,也就是說都沒有打過疫苗,或之前都沒有患過該病症,那麼這個數字應該相當接近。例如以呼吸傳染的高度傳染性疾病天花的標準傳染數是十八到二十;也就是說,平均每個病例會把病毒傳染給十八到二十個易感的接觸者。對以糞口路徑傳染的小兒痲痺症病毒來說,基本傳染數通常是四到七。」

📝 超級傳播者則能夠「比其他染上相同病症的病例傳染給更多與其接觸的人」,不過他們本身的病情不一定會比較嚴重。

「遭蚊子叮咬後,皮膚留下的發癢紅色小包,是為了對抗入侵蛋白質的組織胺物質引起的。」

📝 組織胺物質會讓人發癢,所以「抗」組織胺藥物能止癢。

「如果我們的行動避免了某些事的發生,我們總是會在事後猜測這項行動是否必要。反之,如果我們明知有可能但不行動,結果爆發了疫情,那麼我們將會被媒體、民選代表,甚至同行綁在火刑柱上燒死。身為公衛專業人士,我的態度永遠是:我寧願為我做過的事做解釋,而不是為我沒有做的事。」

「除了新近獲得批准的登革熱疫苗外,所有由斑蚊傳遞的疾病中,黃熱病是唯一有確定有效且便宜疫苗可用的疾病。」

「雖然染上任何一種血清型都可能產生對該型病毒的終身免疫,但對其他血清型並無交叉保護力。如果又染上了另一種血清型病毒,可能會出現出血性登革熱。出血性登革熱的特徵是嚴重的內出血,血壓突降,導致休克,以及常見的死亡。這種病症稱為免疫強化疾病:當體內存有接觸另一種登革病毒株後產生的抗體,導致身體的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結果造成這種危及生命的病症。」

「『共有財的悲劇』一詞,最早是哈汀(Garrett Hardin)於一九六八年在《科學》期刊中提出的,指的是某個人做出對自己有顯著利益、但對整個社會有些許傷害的行為。如果只有一個人這麼做,那麼對社會整體的傷害不大。但如果社會上每一個人都這麼做,那對每個人的集體傷害就會變得巨大無比。」

傳染病學專家史培爾柏格(Brad Spellberg):「因此,問題是:我們要如何治療沒有症狀的細菌尿病人?答案是:不治療。這是明擺在我們面前的認知失調。如果該這名住院醫師參加醫師檢定考試,碰上這個問題時他不會答錯。但考試時他面對的是一張紙,現在則有病人盯著他看,他感到害怕。我們還沒有應付過這種害怕,我們必須在心理層面想出辦法來處理這種害怕。」

傳染病學專家史培爾柏格(Brad Spellberg):「我知道如果我給一萬人開立不恰當的抗生素來避免一次上述的例子(醫生判斷病患不需要抗生素,結果病患後來病情惡化過世),我造成的傷害會比好處更多。但一直讓你心理上忘不掉的,不是那些活下來的病人,而是那些你失去的病人。除非整個社會對於我們無法恰當地評估風險所生出的害怕與不理性,能有解決的那天,否則我們還是會持續濫用抗生素。」

「那些以釋放毒素而造成傷害的細菌來說(例如葡萄球菌或白喉菌),如果我們能中和毒素,那麼效果就跟殺死病原體一樣。」

「另一種被動的策略,是不讓侵入的細菌取得它們分裂與生長所需的養分,例如鐵。細菌不能製造鐵,因此必須從宿主處偷取。如果我們能找到方法「藏起」鐵不讓細菌找到,那麼我們可能就不必去攻擊細菌的生化路徑,那正是讓細菌產生抗性的通路。」

「流感病毒屬於一群以一段RNA為基因組的病毒,根據核蛋白的不同可分成A、B、C三類。如同許多RNA基因組病毒的特性,它們在複製時具有高突變率並且經常進行基因重組。病毒在某個肺細胞中複製時出現錯誤,就產生了突變。當兩種不同的流感病毒同時感染了一個人或一頭豬,彼此交換並重新組合其基因物質而產生新的雜交病毒時,就產生了基因重組。」

「流感病毒的突變通常只在新病毒株造成微小的改變,卻足以讓疫苗需要更新,有時是每一年都要更新。我們在描述病毒突變時,稱此為抗原漂變(antigenic drift),這是一種相當小的改變。至於基因重組可以引起重大的改變,產生人類之前從未碰過的新病毒,而成為引起下一個全球大流行的病毒株,這個過程稱為抗原移型(antigenic shift)。」

「就如同明尼亞波利斯的住家電話簿裡,有七十四戶人家都叫唐諾.彼得森,有著相同HA與NA組成的兩種不同流感病毒,事實上可能是不同的病毒株。」

「A型流感病毒主要的儲藏庫,也就是它的來源,是野生水禽。鳥類可以、也會到處飛翔,所以很容易經由呼吸及糞便到處散播病毒。動物病毒很少能輕易傳給人類,但它們卻容易傳播給其他物種,包括雞與火雞這類家禽,以及狗、貓、馬與豬。把禽流感病毒傳染給人這件事,豬扮演了特別重要的角色。位於豬肺臟內襯的細胞具有同時與禽類病毒及人類病毒都相符合的受體,因此豬肺成了流感病毒株彼此相遇及混合的完美所在。」

「悲觀者從每個機會中看見困難,樂觀者從每個困難中看見機會。——邱吉爾」

「我們可以把HA抗原看作是一顆花椰菜,其頭部從病毒表面伸出,結構並經常改變;同時,HA的柄部深埋在病毒當中,很少改變。這是個重要的觀察,因為有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針對HA柄部的免疫反應,可能對多重流感病毒株具有廣泛的保護作用。」

「此外還有一些新研究顯示,每年不施打流感疫苗其實還比較好,因為施打疫苗可能會降低抗體反應。這一點還需要更多研究支持,並看看不同年齡層與不同健康狀況的人是否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