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1日 星期二

令人大感意外的脂肪


作者:妮娜‧泰柯兹
譯者:王奕婷
出版社:方舟文化


「科學並不是司法系統。相較於美國人在未被證實有罪之前應被視為無罪,科學知識卻正好相反——一個假設絕對不能被假定是對的,即使往後出現了大批深具意義的證據加以支持,也永遠無法完全確定。」

「氫化油裡只有部分是由反式脂肪酸組成,這也是為什麼在食物成分表中常出現的名稱都是『部分氫化油』。製造商小心地控制生產過程,以獲得他們需要的準確氫化程度。油中氫化的部分若越多,就會變得越硬,也含有越多反式脂肪。」

◆◆◆

「《原始飲食法》的作者羅倫.寇狄恩指出:『只要環境上的時間、地點許可』,早期人類攝取的卡路里有45~65%來自於動物性食物。這個觀點與哈佛大學人類學家李察.瑞南的研究吻合,他指出,在將主要飲食轉換成肉類後,人類的進化才成為可能,因為肉類與動物內臟,比如說腎臟和肝臟,遠比植物性食品更富含營養(瑞南還指出熟食的能力尤其關鍵,因為這個程序讓營養更好消化);相較下,主要靠植物維生的黑猩猩,必須成日花費時間攝食,以獲得足以生存的營養素,牠們的大嘴巴即顯示了必須吃下的植物體積,而以肉類維生的人類,嘴巴的尺寸則相對較小。」

曾讀過說,原始人類每遷移到一個地方,常會造成當地多種大型哺乳類滅絕。這就表示當時人類食用的肉量非常大吧?總不可能獵物殺完後丟著,回頭去吃水果吧?所以水果、菇類、根莖等植物性食物不可能是常態,肉類才更可能是當時的主食。

這讓我想到,女性常有缺鐵的問題,而營養建議通常也都說,從肉類補充是最有效的,換句話說,人類就是演化成靠吃肉來攝取鐵質的體質。但現代的飲食常識又告訴大家,多吃肉不利健康且會造成肥胖,這樣就只能從植物性食物來取得吧?可是植物的鐵質含量少加上不好吸收,想要靠吃菜達到每日鐵質含量很困難,更何況人類身體所需營養素也不是只有鐵質,還要各種食物來攝取其他營養,根本不可能吃得下這麼多東西好嘛!

然後就出現了這個說法:「光靠日常飲食不可能達到每日營養標準,所以才要吃保健食品」。

一直都覺得這一切有夠不合理,非得吃保健食品才能補足營養根本超奇怪的,現在終於恍然大悟:肉類才沒有對健康不好!!!吃肉就對啦!!!(魯夫咆嘯)

◆◆◆

「如果沒有牛奶裡的飽和脂肪,鈣質反而會在腸道裡形成無法溶解的『皂塊』。營養強化早餐穀麥片裡的維生素,也只有在與脂肪未被抽離的牛奶同時食用時,才能被良好吸收。」

◆◆◆

「膳食脂肪導致膽固醇升高,最終則會使血管硬化而導致心臟病突發。這套邏輯是如此簡單,彷彿不證自明。但就算低脂與護心飲食廣為流傳,仍沒有足夠的證據加以支持,而且是從來沒有。結果就是,這一連串事件中的每一個步驟都未經實證——未曾有證據顯示,飽和脂肪會導致最具破壞性的膽固醇值上升;也未曾有證據顯示,總膽固醇量對大多數人而言,會升高心臟病突發的風險;即使血管通道變窄,也無法證明可藉此預測心臟病突發。」

「選擇聚焦於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可能與利潤動輒上億兆的製藥業有關,這些業者特別偏愛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作為標靶治療。之前製藥公司曾經多次試圖找尋能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藥物,但全都徒勞無功,後來在1970年代發明了能極為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方法。第一種此類藥物為洛伐他汀,並就此開啟了產值數十億的『他汀類藥物』產業」

「最能有效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目前被認為是好的膽固醇)的東西,並非是我們常想到的紅酒或運動,而是飽和脂肪。食用動物性脂肪被發現能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而且是唯一已知有此能耐的食物。」

「每當食用碳水化合物時,身體就會分泌胰島素。假如只偶爾食用碳水化合物,身體就有時間在兩波胰島素作用之間恢復,脂肪細胞即有時間釋放儲存的脂肪,而肌肉就可燃燒這些脂肪以做為燃料。然而,要是整天在餐食、點心與飲料中進食碳水化合物,血液中的胰島素一直是升高的,脂肪就處於持續封鎖狀態。於是脂肪積累到過量,只是儲存著並未燃燒。」

◆◆◆

「德國醫生奧托.薛佛曾在1951年造訪加拿大北極圈中最知名的肉食因紐特族各部落。他在巴芬島找到的族群,尚未受任何西式飲食影響,仍吃著一種完全以肉與脂肪組成的飲食,有開胃的美味珍饈如海豹腸、魚眼,和『生鮮時就縫進海豹皮再曝曬二到三天的北極鮭』。」

「在一些北極區域,哈德遜灣公司已經開始每年以船載入食品,主要是麵粉、糧餅、茶葉和糖蜜,但是並非所有的族群都獲得這些貨物,也因此讓薛佛有機會比較研究獲得大批西方食品的族群和維持原始飲食的族群。」

研究發現,維持傳統飲食的族群,一些常見的文明病,像是「哮喘、胃潰瘍、痛風、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潰瘍性結腸幾乎不存在,也未見高血壓和身心症引發的疾病」。相較之下,開始取用西方食品的因紐特人則出現「第一個糖尿病案例,這是以往加拿大北極地區從未被通報過的首例」。薛佛推測,「極有可能的原因似乎是,這些長期適應脂肪與蛋白質飲食的因紐特人,無法應付西方介紹給他們的澱粉和糖。」

◆◆◆

反式脂肪雖然不好,但將它拿掉後不代表用來取代它的東西就會比較好。廠商為了維持原本食品的風味/口味,可能額外使用不只一種添加物,這些對人體的影響目前還是未知。

📝 反式脂肪式氫化過程產生的。動物性脂肪不會有反式脂肪,只有植物油才會因為進行氫化程序後產生。

📝 穩定性:動物性脂肪 > 棕櫚油 > 橄欖油 > 其他

◆◆◆

書裡有些說法感覺過於武斷,不過很發人省思,作者認為長久以來人們對於脂肪及膽固醇的歧見,是基於不嚴謹的科學實驗加上美國政府錯誤地推波助瀾而促成的。

雖然我覺得這本書還滿有說服力的,但跟主流的觀念差太多,加上自己本身也非營養學專業,無法判斷作者的說法是否就是正確的,但讀完後至少被提醒了一點:不曾質疑過的觀念不等於是正確的。

「每個複雜的問題,都有一個簡單、直接、易懂但錯誤的答案。——門肯(H.L. Mencken)」

◆◆◆

書單:《The Cholesterol Myths: Exposing the Fallacy that Cholesterol and Saturated Fat Cause Heart Dis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