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5日 星期一

打破大腦偽科學


作者:漢寧.貝克(Hennig Beck)
譯者:顏徽玲、林敏雅
出版社:如果出版


利用功能性磁振造影觀察大腦神經細胞:「它測量的僅僅是『血流模式』,也就是哪個腦部區域的血流量較大,哪個區域的血流量較小。這種研究的假設是:哪個區域的思考活動多,所需的能量也較多,所以該區的血流量會變大。雖然這種想法看似合乎邏輯,但是卻有兩個致命的缺點。」

「第一,這是一種間接的方式。這就像用球迷區的飲料和烤香腸銷售量來判定哪一區球迷的情緒最高昂一樣。也許在某些個別狀況下,這個假設確實成立,但是哪個足球迷如何為他支持的球隊大聲加油,我們仍舊不得而知。我們只能知道發生的位置罷了。

「第二,它太慢了。大腦裡的正常脈衝的速度約為每小時四百公里,而功能性磁振造影術要完成一張片子,需要將近兩秒的時間,這兩秒內可以發生的活動實在太多了。這就好比在一級方程式的賽車場上,找個固定的位置站好,每兩秒拍一張照片一樣。你可能會拍到一堆充滿藝術氣息的模糊照片,但是賽車本身卻是看得不清不楚。」

◆◆◆

「忘掉左腦型和右腦型性格這種狗屁歪理。請你的腦袋(右腦、左腦或哪裡都好,我不在乎)記得,的確有些基本運作網絡會集中在單一個腦半球。但腦子是一個完整的單位——左右腦不是一體的兩面,它們就是一體。」

「某個腦區是所謂的『數學中樞』這種說法顯然根本不成立。藉由功能性磁振造影,我們可以清楚看見,兩個腦半球合作得愈密切,數學問題解得愈好。如果只活化單側(大家信以為真的專司數理邏輯的左腦),並沒有辦法解決艱難的邏輯問題。所以啦,『藝術的右腦和數理的左腦』其實是無稽之談。」

舉例來說:「語言中樞大都在左腦,但是右腦也負責了語言的音律。兩個腦半球彼此合作,共同完成整顆腦的功能。」

「坊間不少自我提升類書籍在教人們如何『將兩個腦半球連接得更好』,我可以跟你拍胸脯保證,兩個腦半球不但早就連在一起,而且還藉由胼胝體連接得很好。

胼胝體位在腦中央,由厚厚的神經纖維束組成,負責左右大腦半球間的資訊傳輸。這裡的神經纖維分佈真的很密集:胼胝體只有拇指那麼大,但是包含了二點五億條神經纖維。這樣的數量足以讓兩個腦半球好好溝通了。」

◆◆◆

在所有關於大腦的迷思中,這個應該可以獲頒最受歡迎獎:「我們只用了 10% 的大腦」。

「這個說法人盡皆知,想必有個科學根據吧。我瘋狂追查了好幾個月,終於確認:根本沒有可靠的科學來源或研究,也沒有半個像樣的科學家可以證實這個說法。我反而在一堆心靈成長類書籍理找到如何完全發揮腦子潛力,輕鬆克服 10% 障礙的說法。」

簡而言之,就跟「左腦型右腦型性格」一樣只是歪理,不管是念書、睡覺、吃飯、走路、發廢文等等,腦袋都是整顆通力合作,沒有只運作某一部分,其餘部分停機休息的情況。就像其他器官也都是整個在運作,沒有人會說自己擅長用左肺呼吸,或是心臟只用了十趴功力吧?

而最具爭議獎大概就是:「男性和女性的思考方式不同嗎?哪一方的腦子『比較好』?」

直接講結論:對,男性和女性的大腦構造上的確有差異。

「然而,事實的真相是,我們根本不知道這些構造上的不同到底有什麼意義。」

「腦的結構不同,僅僅代表了:對,沒錯,它們結構不同。沒有其他的意義!結構不同的腦可以解決同一個問題,而且解法一樣好。」

「男性和女性的傳統角色,並不是立足在該死的神經連結上,而是在社會互動過程中形成的。生理構造當然指引了某個方向(我們接受某種性別認同,覺得自己是男性或女性),但是這個方向的外顯形式(要活在一個性別平等的社會,還是父權社會),不能用腦部差異來解釋。

補充一下,容我最後再糾正一個生化觀點:讚頌睪固酮是『陽性的荷爾蒙』,或是在談到『睪固酮導向的行為』時把睪固酮當成偶像來崇拜。睪固酮的確會進入腦部,改變腦部的細胞活動,但是只有當睪固酮在腦內轉變為雌激素後,才會發揮生理作用。所以囉,真正造就男人的是女性荷爾蒙,而且和促進排卵的激素是同一種。」

差異就只是差異,和優劣與否並沒有關聯。不過比起這麼無聊的答案,人們或許還是偏好繼續編撰性別與優劣的因果關係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