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7日 星期三

成分迷思:解讀健康新聞的10堂通識課


作者:喬治.翟登(George Zaidan)
譯者:甘錫安
出版社:行路出版


「一個常見但錯誤的SPF概念是這樣的:SPF超過多少之後(『多少』請自行填入10到30間的數字),數字大小就沒有差別了。這個想法出自一份表格,說明不同SPF係數的防曬用品能吸收多少導致曬傷的紫外線:」
「SPF 15能阻隔大約 93% 的UVB,而SPF 30能阻隔97% 的UVB,差距只有4%...... 這比在BBQ聚會上吃美式肉餅更加大錯特錯。想了解原因,請容我向你們推銷幾件『防彈背心』。

防彈背心A能擋住93%的子彈,防彈背心B能擋住97%的子彈。這兩件防彈背心看起來只有4% 差異,但是想想這一點:如果有人對我們開了100槍,而我們穿著防彈背心B,會被三顆子彈打中。穿著防彈背心A則會被七顆子彈打中,超過防彈背心B的兩唄。

光子也是這樣,防曬用品阻隔掉多少光子一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沒擋住多少。」

覺得這個比喻很有趣,我就是那個覺得差一兩趴應該沒差吧~的人 😆
沿用這個比喻的話,SPF 100防彈背心會中一顆子彈,可以勉強撐著去求救;SPF 50防彈背心中兩顆子彈,可能就倒地動彈不得了。

不過這也不表示使用超高SPF係數產品就萬無一失,有些人會覺得「這個防曬乳很夠力,能完全防曬一整天,所以只要塗一次就好」,沒有這麼方便,不管低係數還高係數,任何防曬用品都會被汗水稀釋、被衣物擦掉、被海水沖掉,且一般人塗抹防曬乳的用量,一定少於產品進行測試時的用量(每平方公分2毫克。據作者描述,感覺自己像在洗車場被噴滿清潔劑的車子www),所以不管哪種防曬乳,如果要曬一整天的太陽,就還是要補塗。

不過作者基本上不建議沒事就在太陽底下曬一整天,除了曬黑曬傷,還有可能導致皮膚癌。

那防曬用品就能防止皮膚癌嗎?理論上來說應該可以,因為防曬用品減少了打到皮膚的紫外線光子,只是「防曬用品不是盔甲,曬太多太陽也會被攻破」,就算SPF 100也還是有一顆子彈會穿過防彈衣。

有趣的是,「過去三十年來,黑色素瘤罹患率提高到三倍。如果防曬用品真的能防止皮膚癌,黑色素瘤罹患率為何還會升高?」

法國學者菲利浦.奧提耶對此提出一項尚有爭議的假說:「白人喜歡刻意曬太陽把皮膚曬黑,又不喜歡曬傷,所以會買SPF係數超高的防曬用品,以便有效吸收大部分導致曬傷的光子。但由於不會曬傷,這些白人曬太陽的時間會比身體容許的時間多出許多。」

「奧提耶認為防曬用品可以阻止身體發出『靠太熱了快躲太陽』警報,容許我們曬過多太陽。他甚至說,補塗防曬用品的建議(美國法律規定必須註明這點)『可能代表某種濫用』。」

亞洲人大概比較不會做這種刻意烤自己肉的事,不過除了長時間待在太陽下須塗防曬,現在也有些製造商或皮膚科醫師將防曬用品定義為每天都該使用的東西,但每天將這堆化學物質塗在肌膚上,長期下來是否對身體有害呢?

美國FDA於2019年指出市面上的十二種防曬用品成份「可能無法大致視為安全有效(GRASE, 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 and effective)」,這說法也太含糊了吧,怎麼不直接說有害還是無害?


因為防曬用品最初並不是以「天天使用」為前提而設計的,所以現有資料不足以決定這十二種成份「長期使用」是否安全有效 👀

◆◆◆

湖泊、河流、雨水、飲用水等等聞起來都不會有「泳池味」,而前述這些地方也都不會用氯消毒,這樣是否就足以導出結論「泳池的味道來自氯」?

於是作者決定做個實驗,他拿了兩個燒杯,各裝100毫升的蒸餾水,其中一杯再加進0.025公克的消毒劑「次氯酸鈣」,然後放個一天。

但隔天兩杯聞起來都沒有泳池味。作者:呃,不會吧…… 難道…… 😧

他思考了一下泳池中可能會有的成分,這次他拿四個燒杯:
(1)水
(2)水 + 次氯酸鈣
(3)水 + 次氯酸鈣 + 尿
(4)水 + 尿

很遺憾其中兩杯聞起來有點接近了。但還不到下結論的時候,畢竟泳池中也可能有:防曬乳、口水、鼻涕,之類的。

作者將上述也拿來做實驗,最後他得出「口水造成的味道在我聞來,則是標準的泳池味,就像你走進健身房的室內游泳池時會聞到的那種。所以我們現在可以稍微修改「氯和泳池味有關」這個原始敘述。這樣講可能比較適合:氯和人類的尿液、汗水或鼻涕混合後,可以產生非常接近公立室內游泳池的氣味。」

恩…... 以前曾看過網友說他覺得泳池很噁心,充滿其他人類的體液,我當時還認為那位網友太誇張了吧... 窩錯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