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4日 星期五

不該被殺掉的微生物:濫用抗生素如何加速現代瘟疫的蔓延


作者:馬丁.布雷瑟
譯者:廖世德
出版社:八旗文化


「界面活性劑可以幫助油水互溶,讓脂肪變成小油滴而有助於吸收。」

「為了讓你了解你體內微生物對你的新陳代謝有多重要,請你思考一點:你血流中存在的化學物質,差不多都是由你體內微生物的活動衍生而來。除此之外,細菌還會消化乳糖,製造胺基酸,分解草莓的纖維;要是你吃了壽司,細菌還要分解海藻纖維。」

「你體內的細菌有的會製造維生素K。血液要能夠凝結,需要維生素K。人體依靠細菌生產維生素K,或許比自己花費一些代謝成本來製造省事。我們的祖先從細菌身上取得了一種關鍵性的新陳代謝功能,我們給細菌吃住,細菌則幫助我們凝結血液——這是一筆好交易。」

「科學家知道新幾內亞高地人(highlanders)身上有一種微生物,可以讓宿主依靠百分之九十為番薯的膳食活下去,否則番薯的蛋白質含量原本很低。就如同在豆科植物根部繁殖的細菌一樣,這些新幾內亞部落民身上的腸道細菌,也能夠從番薯製造蛋白質。腸道菌在這些高地人腸道中找到氮氣,將氮氣予以轉換或『固定』後,製造胺基酸。」

「女人陰部主要有五型微生物群落組成,其中四型由一種特定乳酸桿菌主宰,第五型根本沒有乳酸桿菌。但是跟醫學專家一向持有的看法相反,這並沒有使她較容易發生陰部疾病。」

「女人沒有乳酸桿菌,陰部的酸鹼值就會略為偏高,但其中的細菌卻和乳酸桿菌一樣,擅於創造不善待入侵者的環境。這種功能替代(functional substitution)的現象在我們全身每一處都在發生,由不同的細菌完成別人身上由另一種細菌完成的職務。」

「小孩一旦感染過帶狀皰疹病毒(水痘),就終生對這種病毒免疫。事情就這樣結束。但或許只能說,事情看起來是結束了。這種病毒很聰明;它把自己封存在脊椎及頭部相等部位的神經細胞裡面,然後就這樣偷偷地、安靜地在那裡待上幾十年,不引起你的不適。

一直到你六十、七十、八十幾歲了,有一天,你突然感覺身體一邊的肋骨很刺痛,第二天,你發覺那個部位的表皮沿著你的肋骨出現了紅疹。仔細觀察之下,你會發現那紅疹上頭有水泡,類似於你小時候出水痘時看到的水泡。只是這一次是局部發作,不是全身。

通常年紀越大,越會得帶狀皰疹。幾十年來,你的免疫系統都能夠鎮住那些病毒,不過隨著年齡漸增,你的免疫系統漸弱,最後終於壓制不住那些病毒。皰疹在年長宿主身上破裂,病毒溢出到空氣中,一碰到免疫力還沒成形的孩子,那個孩子就被感染了。」

祖傳水痘(?

◆◆◆

作者有一次在印度感染傷寒,前後大概病了三個禮拜,因為吃了當地攤販賣的西瓜,「我看到那個攤販是把西瓜切成一片一片在賣,但由於那個攤販看起來不怎麼乾淨,我要求他找還沒有切的西瓜切一片給我。我以為這樣可以保護我。這大約是我發病前九天的事,這是很典型的潛伏期。」

作者的同事:「你知道,在印度,他們賣西瓜是秤重的。農夫會把西瓜灌水,秤起來比較重。他們用的是田裡附近河流的水。」

「那個西瓜已經污染到人類的糞便了。你攝取到被傷寒患者的糞便汙染的食物或水,你就會得傷寒。」

怕爆 😨

◆◆◆

「寶寶出生幾天之後的母乳對嬰兒有諸多好處。此時的母乳含有一種醣類,叫作寡糖(oligosaccharides)。寶寶沒辦法消化寡糖,但母乳為什麼含有這種寶寶無法直接利用的高能化合物呢?原因就在微生物。寡糖可以供比菲德嬰兒歧桿菌等特定菌類食用,藉此轉換為能源。比菲德嬰兒歧桿菌是健康寶寶體內的基礎菌類之一,母乳這樣的成分構成就是要從競爭對手菌中挑出有益菌,讓寶寶有個好的開始。另外,母乳也含有尿素。尿素是尿液中主要的廢料,對寶寶有毒,但母乳中的尿素卻可以餵食有益菌,是有益菌氮的來源,供有益菌製造本身所需的蛋白質,而不用直接和寶寶競爭氮氣。」

「即使只是短期的抗生素給藥,都會使寄宿於我們體內的微生物產生長期的變化。這一點現在應該已經很清楚了。雖然大家一直認為,健康細菌會完全恢復或回彈,但這一點無其實無法保證。只是我擔心的不只這一端;還有一件事我也很擔憂,那就是我們的一些寄宿有機體——也就是我所謂的『應急物種』——很可能會一去不返。」

「要是糧食供應短缺——近代以前,人類大部分的景況一直是這樣——人類必須攝食不熟悉的植物、動物,有個酵素庫藏在那裡,有助於我們代謝各式各樣食物的化學成分。我們身上的寄宿微生物是個能屈能伸的夥伴,它們的基因能供應這種酵素。」

📝 很可能在一般情況下某種微生物的數量很少,對人體影響也很小,但危急時反而因此派上用場,讓人類能夠存活下來。

「失去應急微生物就是失去生物多樣性。」

「益生菌、益菌生和合益菌背後的理論相當動人,但目前大家利用的結果卻頗有『安慰劑效應』的味道。你走進健康食品店尋找益生菌的時候,你『走進去』這個動作本身,就已經在向你暗示,自己在找的東西會使你比較舒服。等你買下東西,你早已準備要接受『幫助』了。這時,安慰劑效應早就發生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