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8日 星期日

五星級廚餘


作者:Anna Lee
出版社:重版文化


作者序:「本書絕對不只是本食譜,也不是餐飲日誌,若要更精確的定義,我覺得這是一本『八卦飲食文學』。我在洛杉磯的工作是一位上流社會的私人廚師,同時也是好萊塢片廠的「食物造型師」(又名食物設計師、食品美術)。這個行業太冷門了,連個職稱都無法官方統一。這本書收錄的,就是我去好萊塢追夢成功的血淚史。」

讀的時候最大的感想大概是,人類還真能想出/做出這麼多奇葩的行為呢 👀 書中有提到一些作者和影星的互動很有趣(J·J·亞伯拉罕感覺人很好XD 某個姓貝的導演很奇葩),除此之外也認識了一些影視節目中的食物的製作方式,像是不會融化的冰淇淋、假大麻花或是人腦炒蛋等等,是本有趣又新奇的書!

書中提到準備食物道具時,可能只會拿到一部份關於場景的描述(分場大綱),像是一對情侶在快餐店發生爭執的場景,其中有些資訊是比較明確的,像是「快餐店」或是「角色點了漢堡和奶昔」等等,但作者不能僅單憑大綱所寫就去做準備,必須就這個場景做更進一步的思考:演員需不需要吃下這些料理?如果劇中會出現翻桌,那可能會要翻幾次桌?演員有沒有飲食偏好或過敏清單?餐廳是否為開方式的?會不會看到廚師在背景做菜?之類的各種延伸問題,跟偵探推理有點像呢~

作者曾跟丹佐.華盛頓合作過,而丹佐先生是屬於「方法派演員」,意即他揣摩角色的方式偏向「硬幹型」。如果他今天演臥底警察,他就會實際去警局見習,演胖子就卯起來增胖,演什麼角色就要徹底成為那個角色。

某次劇本描述丹佐先生在一間法式餐廳的場景,於是作者準備了至少可以讓導演重拍四十次的五分熟橙汁鴨胸佐碳烤小蘿蔔。演員有時並不會真的把菜吃下去,或是如果拍特寫鏡頭,不會拍到料理,那也就不需要一直換新的菜,總之作者認為這份量是綽綽有餘了。
「結果丹佐一上工,他老兄從頭到尾每一顆鏡頭都真的把鴨胸吞下肚,無論是廣角還是特寫,只要劇本有寫,他就卯起來吃!四個小時後,我準備的鴨胸只剩四分之一,只好趕快請人出去緊急採買。鴨胸不算特別普遍的食材,助理跑了好幾間超市都買不到,我在現場則像熱鍋上的螞蟻,只能期待丹佐能夠手下留情少吃一點。終於在第六個小時,剩下最後四付鴨胸,導演大喊:『卡!這場戲拍完了,放飯!』我大嘆一口氣,好險是撐過了。」
太驚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