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7日 星期四

加密貨幣之王:從矽谷到華爾街,虛擬貨幣如何顛覆金融秩序


作者:傑夫.約翰.羅伯茲
譯者:洪慧芳
出版社:行路


內容主要圍繞在一家提供加密貨幣交易服務的公司Coinbase,關於公司的創建、理念、發生過的爭議等等。一些跟加密貨幣相關的名詞,區塊鏈之類的,書裡只是簡單解釋而已,所以看完書後對加密貨幣的認識跟看書前差不多一樣一知半解 😅

不過作者敘述很流暢,用詞遣白,沒有塞一堆艱深難懂的科技名詞,所以雖然對Coinbase發展史沒半點興趣,還是順順地看完了~

最大感想大概是,矽谷好像一堆腦袋天才的超級有錢人 👀

加密貨幣沒有實體,它是一大堆只存在於電腦中的程式碼,這也是它與其它貨幣最大的不同,但它與世上所有的貨幣一樣,能夠流通都是基於人們對它的「信任」:我相信這個東西有價值,且我也相信其他人跟我一樣相信這個貨幣有價值。就如同我們拿鈔票去購物或是古代用貝殼交易,都是在雙方「相信」這個東西擁有價值的前提下,交易才得以成立。

換句話說,貨幣的存在意義並不在於它的本體是何種樣子,貝殼、寶石、紙、數據,真正使貨幣成為貨幣的是人們的「信任」。

所以理論上來說加密貨幣的安全性、可靠性、流通性等就跟一般貨幣差不多,但我猜加密貨幣難以普及,除了技術上的因素外,最大原因或許在於人們對這種貨幣形式不夠信任吧。

說不定等過了N年後的未來,人們會看著現在的電影,驚嘆於電影角色提著一皮箱的紙鈔,就像我們看著過去以貝殼交易的原始人一樣 😆


2022年10月12日 星期三

Find Her


作者:Lisa Gardner(麗莎.嘉德納)
出版社:Dutton


七年前,大學生Flora Dane在春假期間遭人綁架。472天後,她奇蹟似地生還。此後的五年,她在創傷專家與母親的協助下,努力地重拾正常生活。

當波士頓警探D.D.華倫抵達現場時,她看見一具焦黑的屍體,警車裡坐著Flora Dane,她坦承自己就是將人燒成焦炭的兇手,因對方企圖綁架傷害她。華倫調閱她過往的資料後,發現她曾涉入多起類似案件。一次是偶然,兩次是巧合,三次呢?四次呢?Flora Dane只是單純的受害者嗎?

整體還不錯,後半有點拖

◆◆◆以下劇透◆◆◆

Flora遭人綁架後被關在一個棺材大小的木箱中,不像其它變態將被害者監禁在地下室,書中的這個變態Jacob用攜帶式(!)監禁的方式載著主角全國到處跑。

很有創意的手法。一方面不停的移動使行蹤無法被掌握,同時也能兼顧自身的工作需求(卡車司機),另一方面將Flora長時間關在木箱中毀掉她的心靈,讓她喪失抵抗的意志,也讓Flora對Jacob產生扭曲的依賴心理。

Flora和Jacob的部分還滿有意思的,但後來出現一個「女兒」的角色總覺得有點不太自然,而且這個「女兒」根本沒有從小與父親Jacob生活長大,卻與Jacob沆瀣一氣,大概是想呈現一種邪惡基因的……傳承?之類的吧~ 覺得有點多餘。

後半覺得有點拖主要是因為Flora內心糾結、掙扎等想法重複太多次了,根本複製貼上吧 lol

2022年10月7日 星期五

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作者:James Clear
譯者:蔡世偉
出版社:方智出版


「習慣的改變造成的影響,近似於飛機路線調整區區幾度產生的結果。假設你要從洛杉磯飛到紐約,如果飛行員從洛杉磯國際機場起飛時,將飛機的航向往南調三點五度,飛機就不會抵達紐約,而會降落在華盛頓特區,如此細微的改變——機首偏移幾呎——在起飛時幾乎難以察覺,但經過橫越整個美國的距離放大後,最終的降落地卻差了好幾百哩。

同樣地,日常習慣的微小改變也能將你的人生引導到非常不同的目的地。做出好百分之一或糟百分之一的選擇,在當下似乎沒差,但經過橫越一生的時間放大,便會決定你是怎樣的人,或是你能成為怎樣的人。造就成功的,是日常習慣,而不是千載難逢的轉變。」


喜歡這個飛機的比喻。

◆◆◆

「目標有助於確立方向,但系統才是進步的最佳解答。」

如果沒有建立起能讓自己享受其中的系統(方式、方法),那一旦達成目標可能就會停滯不前,或是如果沒有達成目標,就可能對自己感到失望。不應該將「達成目標」視為唯一的目標,重點是持之以恆,就算今天的練習量比昨天少,但只要有持續,就沒必要苛責自己。

◆◆◆

「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焦點放在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而不是想要達成什麼效果。」

「你的身分認同源自你的習慣。每個行動都是一張選票,投給你想要成為的那種人。」


這章關於「身分認同」的觀點是我從沒想過的,覺得很有意思。行為反應身分認同,你的所作所為暗示了你相信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而無論是哪種身分認同,你之所以能夠如此相信,是因為自身擁有足以證明的證據。

以我自己來說,我喜歡閱讀,因為我「常常閱讀」,這個行為就成了一個證明,讓我可以將自己定義為喜歡閱讀的人。

「真正的行為改變是身分認同的轉變。你也許會因為受激勵而開始一個習慣,但要維持下去只有一個原因:這個習慣成為你身分認同的一部分。」

我不用費力去維持閱讀的習慣,因為這個習慣已經內化為自身的一部分了。我一直以為之所以能維持閱讀習慣,是因為「喜歡」加上從小接觸,但實際上「喜歡」只是開啟這個習慣的契機,能夠持續好幾年這個習慣或許是因為我在不經意間想要…… 維持這個人設?😶

◆◆◆

「習慣堆疊:做完『目前的習慣』後,我會執行『新的習慣』。」

「讓習慣簡單到就算沒有意願也會執行。若能讓好習慣更加方便,你就更有可能貫徹。」

「不要一開始就企圖打造完美的習慣,應該先做容易的事,持續地做。」

凡事起頭難,所以更要盡可能降低新習慣的入門難度。如果我想開始一項畫圖的習慣,然後一下就給自己設個一天要畫十張圖,那我絕對不可能去執行,又難又麻煩,而且太多含糊不清的問題,像是要畫什麼?要一天中的哪個時間畫?

所以可以先觀察、列出目前舊習慣的清單,再將新習慣拆解細分後與舊習慣結合,像是我每天起床都會開噗浪,就可以將流程建立成:我在點開噗浪後(舊習慣),要將筆記本翻開放在桌上(新習慣),再逛噗浪。「提筆開始畫」可以再另外與其它習慣結合,重點是將新習慣拆解,讓自己不會感覺要花很多時間或力氣去開始這件事,也沒必要一下子就要求自己要持續畫半小時或一小時,可以先從兩分鐘開始(兩分鐘法則):我只需要畫兩分鐘就可以了。

畫的內容也應該明確設定,不讓自己猶豫不決在那邊想要畫什麼,像是事前就在筆記本每頁寫上要畫的東西,翻開這頁寫著「蘋果」,那就畫蘋果。畫得很爛也沒關係,提筆動手開始畫才是重點。

◆◆◆

覺得是本很不錯的書,非常淺白易懂,點出很多自己過去曾陷入的迷思,像是以為要靠自制力或意志力來維持/建立/改變習慣,但是「自制力是一種短期策略,不適用長期」,如果每次都要等到累積足夠的自制力或意志力才採取行動,常常就是一天過一天永遠等不到行動的那一天 😅

或是看完書後雄心壯志地認為自己可以一口氣做出改變…… 冷靜!不可能一下就能建立一堆新習慣或改掉舊習慣,這只會消耗掉本來就所剩不多的幹勁,先只專注於一個習慣吧 💪

2022年10月4日 星期二

國王排名



覺得OP不錯聽~
劇情有些很深刻,有些又很童話,有種風格不是很明確的微妙感 👀

※ 劇透注意


在人生整個被摧毀後,米蘭喬一無所有,只有伯斯留在她身邊,她將母親的教誨:「將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之上」投注在伯斯身上,伯斯的幸福就是她的幸福,伯斯成為她人生的重心。

米蘭喬曾自殺過,但伯斯出手救了她,從這一刻起米蘭喬就是他的責任,只要米蘭喬能振作起來他什麼都會答應,他唯一的願望就是米蘭喬再次找回笑容,所以他包容米蘭喬的一切作為。

就算她殺了自己的老婆、兒子,就算她說要毀掉這個國家,他也不會背棄米蘭喬,他會吞下所有的悲傷,承擔所有的責難。

但在最後伯斯對米蘭喬說:「你的所作所為皆是為我著想,我也不曾為你指引其它道路」,他知道米蘭喬將自己視為人生重心,或許最初他以為這能讓米蘭喬振作起來,但最後終究還是無法讓米蘭喬走出陰影,無法結束她的苦難,於是他認為最後唯一能做的就是親手讓米蘭喬解脫。

沒想到米蘭喬早已將自己賣給魔神,她的苦難就算到了死後也無法結束,伯斯淚流滿面地看著被魔神吞噬的米蘭喬,悲痛地說:「為何只有你非得背負那麼多的痛苦」。

伯斯將最後的希望寄託在戴達身上,而戴達選擇原諒、接納米蘭喬除了因為是父親的請託外,更主要是因為他原本就已經對米蘭喬有愛慕之心,所以在得知米蘭喬的悽慘遭遇後,她的作惡顯得身不由己、令人憐憫,於是他原諒了她的背叛。

或許最初伯斯將米蘭喬(魔鏡)介紹給戴達時,只是希望有人能在他死後繼續照看米蘭喬吧。

為什麼堅持將王位傳給波吉?波吉的力量被奪走,母親被殺,或許伯斯認為王位是他唯一能給波吉的補償吧,講白一點,這是伯斯欠他的。

小米蘭喬一開始被一群冤魂指責「我們才是受害者,愛怎麼報復都行」,原以為是要探討某種道德議題,結果看到最後發現小米蘭喬和她母親好像完全沒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所以冤魂那幕只是單純在考驗戴達是否會選擇站在米蘭喬身邊...?

小米蘭喬聲音很可愛,覺得這段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整體來說...... 覺得德斯哈是最帥的角色!性格沉穩,聲音又好聽。

他在得知無法利用魔神使弟弟歐肯復原時,雖一度感到憤怒,但馬上就冷靜下來,沒有對德斯帕大發脾氣,只簡單交代了德斯帕要記得索取賠償。

如果他們三兄弟直接對魔神許願的話,那許願的人勢必要付出代價,所以他們好不容易等到機會砍下魔神的頭,以此交換讓歐肯復原,但卻被戴達搶走了這個機會。

雖然歐肯長生不死,但德斯哈和德斯帕不是,德斯哈還是希望盡快讓歐肯復原,於是他決定接受第一名國王的寶座,為了能夠使用寶庫的力量。

唉... 終究還是... 雖然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但感覺就不會是什麼好事 😟

2022年9月20日 星期二

極限返航


作者:安迪.威爾 Andy Weir
譯者:郭庭瑄
出版社:三采


宇宙無敵好看!!!👏👏👏

整本書看了兩遍,每次隨便翻開一頁又會繼續看一下,很喜歡看格雷斯和洛基一起閒聊、研究科學或是處理各種問題,像是兩人為了釣大氣層的樣本,於是每天八小時花了兩週的時間做出一堆五公分長的鏈環,做出二十萬個後再接成一條長十公里的鏈條(宇宙家庭代工ww)。
「搞到現在我只要閉上眼睛就能看見鍊子,每天晚上都會夢見鍊子,有一次晚餐吃義大利麵,映入眼簾的不是麵條,而是一堆滑順的米白色長鏈。」
酷拉皮卡(硬要講
◆◆◆

有一次格雷斯的太空船發生斷電問題,電腦設備等等通通停擺,他們推測或許是發電機故障了。
洛基:「發電機給我,我來修。」
格雷斯:「我得先找到它才行。」
洛基:「你不知道你的太空船零件在哪裡,問號?」洛基跌坐在地。
格雷斯:「所有資訊都存在電腦裡啊!我怎麼可能全記起來!」
洛基:「人類大腦沒用!」
格雷斯:「好了啦,閉嘴!」
鬥嘴好好笑www
◆◆◆
「任何小於波長的東西對光子來說都無法作用,等同於不存在。這就是為什麼微波爐的爐門視窗有網孔設計。網孔太小,微波無法通過,但波長較短的可見光可以自由來去,所以我們才能看著食物加熱,臉又不會熔化。」
長知識 👀
◆◆◆

在全書接近尾聲時,格雷斯決定放棄返回地球,回頭拯救陷入困境的洛基。洛基的太空船燃料被天倉五變形蟲吃光光,三個月的時間裡洛基一個人獨自在失去動力的太空船,一面努力想辦法處理危機,一面擔心無法返回母星拯救同胞,可能也擔心格雷斯的太空船是否也遇上相同的危機,是不是也困在宇宙的某處,令人擔憂卻又束手無策的絕望處境之下,當他發現格雷斯竟出現在自己的太空船外時,簡直難以置信!

這段真的讓我感動得亂七八糟的!!!😭😭😭

洛基不是會輕易放棄的個性,但他一定非常不安,彷彿又陷入當初波江星同伴死去後,茫茫無盡的宇宙中孤獨一人的處境,完全無法奢望有任何救援,但現在格雷斯不但跑來救他,還要帶他回波江星,洛基真的開心到不行!😭

格雷斯最初其實是被強迫麻醉後硬塞進太空船來執行任務的,他根本不想來,因為依原定計畫,這趟旅程是單程票,任務中的船員預計都是要死在宇宙的。後來因為遇上洛基,洛基給了他太空船燃料,他才有這個機會能返回地球。

而這個好不容易能活著回家的機會,他放棄了。全地球的人類世世代代都應該要知道格雷斯不只找出拯救地球的方法,還有他為了朋友所做出的英勇行動 😭

另一方面,格雷斯的太空船從地球出發到抵達天倉五花了十三年的時間,將探測器送回地球還要再花十三年的時間,天倉五與地球距離太過遙遠,雙方完全無法取得聯絡,這段時間地球上可能氣候變異、糧食不足、戰爭頻繁、疾病肆虐等等整個世界淪為人間煉獄。

但,格雷斯與洛基回到波江星幾年後,波江星的天文學家們發現太陽恢復到以往的亮度了,且以這個恢復速度來看,地球方很可能在一取得格雷斯送回去的探測器後,立刻就展開行動,並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便解決噬日菌危機了。

換句話說,不管地球在這二十六年裡變得多麼糟糕,還是有一群人堅信格雷斯會將資訊送回來,他們在這些年裡說不定不停地被眾人質疑、被謾罵、被當戰犯,但他們始終沒有放棄希望,人類才因此得救了。

史特拉一定是那個最堅信不移的人。過去幾年她一肩扛起聖母計畫的重任,而在太空船發射後的這二十六年裡她很可能被眾人視為最大攻擊目標,她可能被關進監獄或被送上火刑架,但她一定不會逃避,她會挺身面對一切後果。真心希望她能活到探測器返回地球的那天。雖然探測器裡很可能包含格雷斯罵她的訊息但還是 😭

2022年9月16日 星期五

Fugitive Telemetry (The Murderbot Diaries, #6)


作者:Martha Wells
出版社:Tor.com


這本的出版時間是最新的,但故事的時間點是在《Exit Strategy》之後,《Network Effect》之前。書中有提到一點點短篇《Home: Habitat, Range, Niche, Territory》的內容,與主要劇情關聯不大,不過我之前概略翻譯了那篇短篇,可以加減看看~

殺人機和調查隊成員們在船羅海法站逃離灰軍情報&絕壁保全的追殺後,他們回到保護地轉運站,雖然還是要提防灰軍情報不知道會不會跑來報復,但基本上事件算是告一段落了。沒想到安穩日子才過沒多久,站點上竟發生一起謀殺案。在曼莎的建議下,殺人機答應與站點維安人員一同協辦這起案件。

◆◆◆

站點維安人員在得知殺人機是「叛變的維安配備」,而不是曼莎的維安顧問後,他們非常不想讓殺人機待在轉運站,為此他們內部開了無數的會議,也和曼莎、殺人機、李蘋開了無數的會議。
「在一次會議中,資深探員瑛達鐵了心要擺脫掉我,她建議曼莎先把我送到其它地方,像是行星上某個與世隔絕的地方,等到他們『評估完轉運站的安全性』後再讓我回來站點。

我沒有做出任何回應。首先,這建議爛透了。我的威脅評估認為灰軍情報採取報復的可能性還是很高,我必須待在曼莎身邊。我討厭行星,但如果她想到行星上,那我也會跟她去(我真的很討厭行星)。我才不要獨自去該死的行星,然後讓她在這裡被殺,讓灰軍情報在站點胡作非為。

李蘋也沒有做出任何回應,除了撇一眼曼莎,然後在頻道上傳訊息給我:你就不能至少假裝自己很可憐嗎?

嗯,我也不打算對這句做任何回應。」
◆◆◆
叫殺人機裝可憐wwwww


後來站點維安在明白他們擺脫不掉維安配備後提出兩項限制條件,其一是除了公眾系統以外,不得擅自進入站點的系統,也不得駭進無人機或是任何其它機器人等等。其二是要求它必須顯示頻道ID。
「在另一次愚蠢的會議中,曼莎問瑛達:『你們實際上是想要讓ID顯示什麼資訊?』

這讓我的效能掉了1.2%。我敲了李蘋的頻道說:找個法律理由讓我不用做這件事。

她回我:曼莎總得給他們一點東西。她接著傳訊息給曼莎:它不想要顯示ID。

人類和強化人可以隱藏自己的頻道ID,我從影視節目中得知,隱藏ID這個行為在不同的政治體、轉運站、區域等等代表著不同的意思。在保護地的意思是『請不要和我互動』。超讚。我都已經答應不駭入他們的系統了,他媽的他們還想要怎樣?

瑛達:『我們只是要求至少顯示名字。』

我有名字,但是非公開。

在私人頻道連結上,李蘋對曼莎說:喔,這一定會很棒。當站點的居民看到它的頻道ID顯示:『殺人機』—

這就是非公開的原因阿。

如果用我真正的名字,也就是蝕刻在神經組織上的編碼,那人類和強化人一看到就會認為我是機器人。或是我可以用『瑞安』,我喜歡這個名字,而且企業環外有些人類認為這是我真正的名字,這樣站點上的人類就不會知道我真正的身分,一個由複製人體組織、強化組件、焦慮、沮喪、沒來由的憤怒所組成的合併體,一個供任何承租的人類使用的殺戮機器,直到我犯下錯誤讓控制元件毀掉我的大腦。

我將頻道ID顯示為:姓名 - 維安配備/性別 - 無適用/無其它資訊。

瑛達眨了眨眼,她說:『嗯,我想這就可以了。』

會議結束後,李蘋和曼莎沒有繼續討論這件事,李蘋氣得說要去找她的人類朋友喝個爛醉,曼莎打給她的伴侶們說,她認為人性的未來慘澹無比,他們應該帶上孩子們和所有家人、親戚,移居到隨便一塊未開發的大陸開始拓墾生活。」
◆◆◆

不管用哪個名字其實都一樣,強制公開ID的這個要求背後的意味,就是他們不視它為等同人類或強化人的「人」,而是「危險/威脅」,他們認為不用像對待人類與強化人那樣尊重它的想法,就像沒有人會覺得應該要友善對待一顆炸彈,所以...... 何必費神還配合他們弄個假名呢。


芭拉娃姬博士一直在策畫關於維安配備的紀錄片,所以她有時會和殺人機進行面談。
「第二次面談時,不知怎地我跟芭拉娃姬博士坦白說,我覺得待在保護地『做自己』而不是假扮成強化人顧問或是機器人,讓我有種不安及複雜的感覺,我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繼續下去。芭拉娃姬博士說如果我不這樣覺得才奇怪,因為我的處境客觀來說就是很令人不安又複雜。不知道為什麼聽到她這麼說讓我感覺好多了。」

特別調查探員艾倫質問會不會被害者其實是灰軍情報的探員,然後殺人機偷偷將他殺掉。殺人機心想,在澄清之餘,或許最好的策略是「誤導」及避免自己在錯誤時間出現在錯誤地點,確保人類不要再問不適當的問題。
「誤導,就來試試這招。『我會將屍體處理得不會被發現,或是弄得像意外事件。』

瑛達皺了眉頭和艾倫互看一眼。瑛達看著我,她說:『你會怎麼處理屍體讓它不被發現?』

我又不是公眾圖書館頻道,資深探員,自己去研究好嗎。我說:『如果我告訴你,那你就會發現所有我處理掉的屍體了。』

『它在開玩笑。』拉銻設法讓自己的語氣聽來很真誠。『它開玩笑的時候看起來就是像這樣。』他在頻道上對我說:不要亂開玩笑。

葛拉汀嘆了口氣,看向遠方,彷彿正在後悔人生做錯了哪些選擇讓他此刻站在這裡。」
◆◆◆

誤導個屁www
沒看過有人把嫌疑導到自己身上的www
葛拉汀都沒力氣嗆它了www


站點維安在明白他們擺脫不掉維安配備後提出兩項限制條件,其一是除了公眾系統以外,不得擅自進入站點的系統,也不得駭進無人機或是任何其它機器人等等。其二是要求它必須顯示頻道ID。 可能這兩項限制條件,尤其第一項不得進入系統,讓殺人機壓力大心情不爽,這本的髒話次數似乎比之前的集數都還多 😆


2022年9月12日 星期一

人類大歷史


作者:Yuval Noah Harari
譯者:林俊宏
出版社:天下文化


  • 人總是藉口「文化」來禁止不自然的事。但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這世界根本沒有什麼是不自然的。只要有可能發生的事,就是自然。真正完全不自然的事,是指違背了自然律,但這種事情根本就不會存在,所以也沒有禁止的必要。舉例來說,沒有任何一種文化禁止男性行光合作用、禁止女性跑得比光速快,或禁止帶負電荷的電子互相吸引,就是因為這講了只是白講,完全沒必要禁止。
  • 荷蘭西印度公司曾在殖民地築起一道牆,用來抵禦英國人和美國原住民,這道牆的位置現在成了世界最著名的街道:華爾街(Wall Street)。
  • 1880年英國政府賣出了前所未有的一步,立法規定全英國的時刻表都必須以格林威治時間為準。這是史上第一次有國家採取了全國統一的時間,要求人民依據人工的時鐘來過生活,而不是依據當地的日升日落週期。

2022年9月4日 星期日

厭世機器人(The Murderbot Diaries)


★ The Future of Work: Compulsory

這篇短文的時間點是在第一集《All Systems Red》之前,維安配備解除控制元件後,執行某次採礦合約的維安工作的故事。篇幅很短,翻譯分成兩篇:1/22/2

※ 原文出處


★ Home: Habitat, Range, Niche, Territory

這篇短文的時間點是緊接在《Exit Strategy》(=台版第二集)之後,也就是曼莎在船羅海法站的綁架事件結束後,他們一行人待在保護地轉運站時的故事。視角是曼莎。概略翻譯了原文,分成四篇:1/42/43/44/4

※ 原文出處

2022年9月3日 星期六

The Future of Work: Compulsory (2/2)


作者:Martha Well


這裡的採礦工作是由一群吝嗇又腐敗的渾帳負責的,所以離這裡最近的救援機器人在我們上方 200 公尺遠的地方。居住艙系統命令我原地待命,救援機器人二八型正在趕過來。等它趕到的時候,它能救的只有名叫 Sekai 的熱騰騰肉塊。

理解到自己做了什麼事的 Asa 正在發出讓我腦袋中有機部位很不舒服的叫聲。Elane 正在啜泣。我大可無視他們,直接回去看我的影集,但我喜歡殖民地保鑣,而我不希望她死掉。Sekai,基本上是屬於我負責的人類,也很快就會死掉了。

在我的控制元件失效後,我有時候會做出一些我自己都無法理解的行為(顯然,當你從大半輩子有 93% 的行為都被控制的情況下解脫後,連帶也會影響你的衝動控制)。沒有多想我就站到了平台的邊緣。

我跳進豎井,一邊踢著穩定牆一邊將自己往下推進,當我站在 Sekai 上方的外殼時,居住艙系統正好在此刻傳了指令給控制元件,要它燒掉我的無機部位跟一點點柔軟的人類部位。哈。

Sekai 淚流滿面,睜大雙眼看著我。她的頭盔裂開了(這就是使用廉價安全設備的結果)。我在我的盔甲和她的工作服之間建立一條封閉的音訊頻道,我一隻手掛在外殼邊緣,伸出另一隻手,我說:「我們有 45 秒的時間離開這裡,否則我們都會死。」

她倒抽一口氣,挺身抓住我的手臂。當我將她往上拉到我的胸前時,葉片開始運轉。一道熱能和輻射衝了上來。Sekai 叫出「咿」的聲音。我也想叫出「咿」的聲音,但我太忙了,我說:「快把你的安全帶扣到我身上。」

她摸到扣環後迅速將它扣上。現在我可以執行這個愚蠢計畫的第二階段了。當我第一天被運到這裡時,我就駭進居住艙系統了。現在我要讓它忘記所看見的一切。不— 我要讓這一切看起來像居住艙系統的主意。

當我爬出豎井,將我們扔到平台上的時候,居住艙系統已經相信是它命令我去救 Sekai。我讓 Sekai 站穩腳步,過濾掉通訊頻道上的哭聲,調出理論上我無權進入的管理頻道。好消息:監工們雖然很困惑居住艙系統怎麼會指示維安配備去救工人,不過他們已經認定是產品問題。Sekai 和其他工人大概會因為差點害收集箱塞滿肉塊而被罰錢,但至少比死掉好吧。應該。

Elane 原本想帶 Sekai 離開,但 Sekai 轉身後一跛一跛地朝我走過來,她說:「謝謝你。」直接看著我的面罩,彷彿可以看穿一樣。太可怕了,嚇得我的效能掉 3%。

Asa 輕輕拉著她的手臂說:「它們不會說話。」她搖了搖頭,在她朋友將她帶開時說:「不對,它會說話。我剛有聽到。」

我回到守衛站,繼續看影集。說不定也有人會去救殖民地律師的保鑣。

◆◆◆

※ 這時候的殺人機只不過是以為對方看穿了面罩的錯覺,效能就掉三趴,但等到他和曼莎一夥人相遇時,他已經能忍耐不帶面罩與人相處說話了,真的是一大進步耶!覺得《明月避難所之風起雲湧》應該功不可沒 👍

The Future of Work: Compulsory (1/2)


作者:Martha Well


自從駭入我的控制元件後,也不是說我沒想過要去殺人。但在我駭進公司伺服器,發現上百個小時的娛樂媒體檔案後,我就想,何必急呢?我可以等看完下一部影集再去殺阿。

就連人類都想要殺人,特別是在這個地方。我討厭礦坑、礦業、從事採礦的人類,而在所有我記得的愚蠢採礦工作中,這次是我最討厭的一次。但人類比我還更討厭這裡,我的風險評估模組預測有 53% 的機率在合約結束前會出現人類互相殘殺事件。

Elane 對 Asa 說:「蠢臉,你又不是監工。」

也許機率應該要再高一點,有三名人類在觀測平台吵關於流量的事吵得很兇。不關我的事。我正在娛樂頻道上看《明月避難所之風起雲湧》第 44 集,同時監聽環境音頻看人類有沒有提到什麼重要的關鍵字。

「那些東西讓我心裡發毛。」說話的是 Sekai,她現在正看著我。沒人喜歡維安配備。就連我也不喜歡。我們是半人半機合併體,而我們會讓身邊每個人感到緊張不安。

我沒有做出任何反應。我穿著全套盔甲,不透明面罩也戴上了,而且我 98% 的注意力都在影集上:殖民地律師的保鑣和最要好的朋友在一場運輸機意外中被困在瓦礫堆下。他們真的打算讓她死掉嗎?超爛的。

我沒有馬上注意到平台上發生什麼事,直到聽到一聲哀號。我倒回影片紀錄:Asa 突然抓狂衝向 Sekai,結果不小心將她撞下平台。

唉。我將影集暫停,確認豎井中的監視無人機,雖然無法取得明確的畫面,但可以偵測到 Sekai 工作服的能源信號。她在穩定牆之間碰撞(哎呀),最後摔在抽取器外殼的葉片上。豎井中的重力較輕,所以她應該不至於— 沒錯,她在動了。我將她的通訊頻道獨立出來,聽到粗糙、驚恐的呼吸聲。距離葉片轉動將她燒成肉塊丟進收集箱前她還有 90 秒的時間。

你大概以為處理這種事也是我的工作。但不是,我的工作是:(1)防止工人偷取公司財產,從採礦工具到食堂紙巾都算在內。(2)阻止工人傷害自己或/和殺害管理人員。(3)預防任何可能降低工人生產力的暴力事件。所以居住艙系統對於這起意外的回應是叫我在原地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