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齋藤廣達
譯者:劉格安
出版社:大牌出版
將龐大的數值化約成較小的數值,像是將國家預算除以全國人數,或是公司營收除以員工或店面坪數,「原本過度龐大的數字就變成了可以想像的數字」。
化約、推測過程若出現認為比較不可能的數值,也可以知道該針對哪裡討論。「像這樣進行@變換以後,就可以建立『那麼是哪個部分荒腔走板?』的討論基礎。」
◆◆◆
「即使乍看之下是隨機的,但隨著試驗的次數增加,就會逐漸趨近那個必然的機率,這就叫做『大數法則』。」
「第一,是任何事情都應該先思考有多少成功機率以後,再採取行動。因為如果為了很低的可能性而賭上一把、採取行動,即使一開始碰巧歪打正著,最終也還是會回到必然的數值。」「第二個教訓則是,「一開始沒有按照預期的發展也不要著急」,可能再努力一下就能看到成果。
◆◆◆
期望值:「把機率轉化為『1次試驗所能夠得到的預期』的數值。」
「假設有一種擲骰子的賭博,擲到多少點,就能得到點數乘以1萬圓的金額,擲到1就是1萬圓,擲到2就是2萬圓,擲到6就是6萬圓。」
期望值的計算如下:「1/6×1萬圓+1/6×2萬圓+1/6×3萬圓+1/6×4萬圓+1/6×5萬圓+1/6×6萬圓=3.5萬圓」
「1/6×1萬圓代表的是「出現1的情況」,1/6×2萬圓代表的是「出現2的情況」。把這些數字全部加總起來,就可以算出期望值。」
例:「A某在汽車製造商從事行銷工作,現在團隊正在討論該在預算內採取什麼樣的廣告活動。從過去的經驗上來看,電視廣告很少出現嚴重的失敗,估計可以達到1,000萬圓的廣告效果,最壞的狀況也有500萬圓的效果。」
「另一方面,最近網路廣告也備受關注。雖然以往做過的網路廣告成功機率一半一半,但它的特徵是成功的話會帶來相當好的效果。廣告效果最多可達2,000萬圓,但如果失敗的話,也可能只有300萬圓左右,成效比電視廣告還低。公司內部的意見紛紜,處於左右兩難的狀態……這種時候究竟該如何思考才好呢?」 「即使是假設的也沒關係,只要提出機率並計算期望值,就能讓相關的討論更往前進一步。」
◆◆◆
「假設的也可以,先提出『機率是多少』再說」
「若能看見全貌,就能推算『失敗機率』」
★ 一開始很順利,追加措施也很成功,營收達到3,000輛以上的「大成功」機率:70%×50%×50%=17.5%
★ 姑且能夠達成目標2,000輛的機率:
1. 一開始很順利,後續靜觀其變的情況:70%×50%=35%
2. 一開始很順利,但追加措施毫無效果的情況:70%×50%×50%=17.5%
★ 未能達成目標:
1. 但能夠勉強彌補的機率靠降價來彌補:30%×50%×80%=12%
2. 靠活動來彌補:30%×50%×50%=7.5%
★ 完全失敗:
1. 一開始遭遇挫折,大幅降價也不順利:30%×50%×20%=3%
2. 一開始遭遇挫折,推銷活動也不順利:30%×50%×50%=7.5%
★ 總結:
大成功的機率:17.5%
成功:52.5%
勉強彌補:19.5%
失敗:10.5%
★ 期望值:
大成功:3,000輛×17.5%=525輛
成功:2,000輛×52.5%=1,050輛
勉強彌補:1,700輛×19.5%=332輛
失敗:1,200輛×10.5%=126輛
★ 總計:2,033輛
◆◆◆
MECE分析法:「舉例而言,如果年輕人的離職率很高的話,不要只考慮一項因素,而是要盡量提出所有想得到的因素。接下來,試著思考哪項因素會造成多大的影響,也就是設定『係數』,然後從係數高的因素開始逐一解決問題。」
◆◆◆
「Y(離職率)=100-10x(幹勁的大小)」
帶入這個式子的話,幹勁大小是1(最低)時:
100-10×1(x)=90
離職率即為90%。
另一方面,當幹勁大小是10(最高)時:
100-10×10(x)=0
離職率即為0%。
「這樣就能將部長所說的『因為缺乏幹勁,所以離職率很高』這句話化為數學的計算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