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齋藤勝裕
譯者:衛宮紘
出版社:世茂
「碳有三種同位素12C、13C、14C,其中14C是放射性同位素。14C原子核的中子會分解成質子與電子,電子會發射成放射線。」「而14C發射出來的電子是β射線。」
「β射線是對人體有危害的放射線,而碳必定含有少量固定比例的14C。然後,這個碳構成我們的身體。換言之,我們的身體內部具有一定的β射線。」
◆◆◆
「為什麼鑽石的價格如此高呢?」
「其中一種說法是『商業策略的成功』。說到鑽石,就一定要提戴比爾斯公司(De Beers)。戴比爾斯公司於1880年設立於南非共和國,壟斷買下多座鑽石礦山,不斷成長,支配鑽石的國際市場。」他們將鑽石的「無色透明塑造成純潔的象徵,將高硬度塑造成永恆的象徵,兩者結合起來變成『永恆的愛』。」
「因此,昂貴的理由不是『因為需求多,所以價格上揚』,現在的鑽石可說是供給過剩。」
「現在,最大量的生產國是俄羅斯和波扎那(Botswana),兩國分別佔了世界生產量的25%左右,可說兩國的生產量就佔了世界的一半。」
「俄羅斯的西伯利亞擁有太古隕石墜落的遺址,該處是最為優異的鑽石礦山,能夠生產高品質的,推測蘊藏量竟有數兆克拉(!),令人不禁猜測,鑽石的稀有價值豈不跟玻璃差不多(?)。」
◆◆◆
「胺基酸存在2種光學異構物,分別稱為D型、L型。」「然而,存在自然界的胺基酸僅有L型。除了極少數的例外,不存在D型胺基酸。在實驗室製造胺基酸,會產生D型和L型的1:1混合物(外消旋物),但生物體內製造的卻全是L型。」
「『鮮味調味料』的成分是麩胺酸,俗稱味精。過去,鮮味調味料是以化學合成製造,所以100公克的鮮味調味料,僅有50公克的L型帶有『鮮味』,剩餘50公克是平淡無味的物質。然而,現在是以微生物發酵製成,微生物是生物,所以只會產生L型。因此,現在若製造100公克鮮味調味料,100公克全部都是鮮味。」
◆◆◆
單醣類:葡萄糖、果糖
雙醣類:砂糖、蔗糖、麥芽糖
「植物的光合作用最先形成的醣類是,碳數5~6個、多為環狀化合物的單醣類。先形成單醣類的理由是,單醣類為碳水化合物的單位物質,兩個單醣能夠結合成蔗糖(sucrose)、麥芽糖(maltose)等雙醣,多個單醣能夠結合成澱粉、纖維素等多醣。」
「最為人所知的單醣是葡萄糖(glucose)和果糖(fructose)。果糖在水中為環狀化合物和鏈狀化合物的混合物,環狀結構又分為立體結構不同的α型和β型。
「兩個葡萄糖脫水結合,會變成麥芽糖(maltose)。」
「葡萄糖和果糖(fructose)脫水結合會變成蔗糖(sucrose)。蔗糖分解為果醣和葡萄糖的混合物,稱為轉化糖(inverted sugar)。果糖比蔗糖甜,相同重量的轉化糖比蔗糖甜,可用比較少的量(熱量較少)達到相同的甜度,過去曾經用於減肥食品上,但效果僅是『杯水車薪』。」
◆◆◆
「澱粉可分類為α—澱粉和β—澱粉,生澱粉即為β—澱粉。β—澱粉是堅硬的晶體狀態,消化酶無法滲入,因此不容易消化。然而,烹煮後,晶體中會滲入水,崩壞變得柔軟。這樣的狀態為α—澱粉。將α—澱粉放涼後,澱粉中的水會滲出,變回原本的狀態,這就是飯冷掉的狀態。然而,若將α—澱粉極速加熱乾燥或者冷凍,澱粉會保持α狀態,例如米香、煎餅等過去的保存食品。」
◆◆◆
「普里昂蛋白(prion)是牛隻體內存在的普通蛋白質,但折疊方式錯誤,也就是立體結構不正常的的普里昂蛋白導致狂牛症。」
◆◆◆
「除了酵母,日本酒也會使用乳酸菌釀造,『山廢釀造』這個用詞就是描述使用乳酸菌的酒類。」
◆◆◆
「蕈菇的毒:烹煮、煎烤都沒辦法消除。」因為「蕈菇的毒大多不是蛋白質。」
◆◆◆
「因此,塑膠和合成纖維在化學上是相同的物質,差別僅是分子的聚合狀態不同。PET在塑膠狀態時稱為聚酯塑膠,但拉成纖維後則稱為聚脂纖維。塑膠瓶裝入熱水會軟化,但聚酯纖維能夠承受高溫。」
聚合物:單位分子以共價鍵穩固連結。
分子膜:分子是站立著,且分子間沒有任何鍵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