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川上和人
譯者:張東君
出版社:麥田
「尾綜骨是現生鳥類的基本特徵,在白堊紀與之前的侏儸紀鳥類化石中都尚未發現這塊骨頭。」
◆◆◆
肌肉的深紅色是「源自於肌肉中的肌紅素(myoglobin)。肌紅素是色素蛋白,和氧的結合力很強。同樣是在血液中的色素蛋白的血紅素也是一樣,它負責和氧結合,擔任運送氧氣的任務。從血紅素接受這些氧,在儲存到肌肉裡面的,就是肌紅素。」
「鳥類為了要在空中飛行,需要很多的氧氣。特別是長時間的持續性飛翔,是邊消耗氧氣邊獲得能量的有氧運動。因為如此,在肌肉儲存許多氧氣便相當必要。」所以像是麻雀、鴿子、烏鴉等,「牠們的肉的顏色基本上是深紅色的。」「遠洋迴遊型的鮪魚」也是一樣深紅色肌肉。
「而另一方面,像雉科鳥類那種零星、單次的飛翔並不伴隨氧氣的消耗,可以將其視為短期性產生能量的無氧運動。因為如此,包含家雞在內的雉科鳥類胸肉便因為沒有太多的肌紅素而變成淡色的了。」就像比目魚。
◆◆◆
摩斯的和風炸雞附有棒狀的骨頭,這是連結胸肌與翅膀的肱骨(上臂部)。
◆◆◆
雞腿骨頭上有一根細細的骨頭,那是「腓骨」。有些鳥的腓骨與脛跗骨已經合為一體,像是鰹鳥或鷹類。因為沒有獨立的功能,所以將來雞的這根細骨也可能會消失。
「人類的腳上也有腓骨。從膝蓋到腳後跟之間的兩根長骨之間,位於身體外側、比較細的那根就是腓骨。」「在骨頭的某部分有缺損時,有時會移植其他部位的骨頭。那個取骨的候補處之一就是腓骨」。
◆◆◆
「砂囊的日文是筋胃,在雞身上就是所謂的雞胗。」「以種子等堅硬食物為食的鳥類會特地把石頭或砂礫吞下肚。這些小石頭稱為胃食,會被儲存在砂囊裡。」可以用來磨碎食物。
◆◆◆
平常在吃的「雞屁股」,並不是排泄口,「因為倘若從這種胃雉把糞便排泄出來的話,羽毛一定會弄髒。所謂的雞屁股是稱為尾脂線的部位,是分泌油脂的器官。從尾脂線是出的油脂,是由蠟、脂肪酸與脂肪等所構成。」
「這個油脂成分,在鳥類理羽時會派上用場。在觀察牠們理羽時,經常會看到牠們轉頭用喙部碰觸『腰部』的模樣。那是為了要利用喙部沾上從尾脂線分泌的油脂,再塗抹到羽毛上。」
📝 羽毛本身就具有防水的功能,不過塗上這種分泌物可以使羽毛保持柔軟,延緩羽毛受損。
◆◆◆
紅鸛(亦稱紅鶴)的尾脂線分泌物含有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特別在繁殖期,這種色素的量會增加,好讓牠們將分泌物塗抹在羽毛上,讓自己呈現鮮豔的粉紅色,變得美麗。一般的鳥類無法在體內生成類胡蘿蔔素,紅鸛是經由吃進螺旋藻這類藍藻才獲得這種顏色。」
◆◆◆
在地上築巢的鳥類,雛鳥面臨的被捕食風險較高,「牠們在孵化時,覆蓋著羽毛的腳部便已經很發達,而且能夠自己的力量到處走動。不只是雞形目而已,像是雁鴨或鴕鳥等其他的第上築巢性鳥類,也都是如此。」
「而另一方面,在樹上築巢的鳥類,則大多是以沒有羽毛的裸露狀態從卵中孵化。這稱為晚熟性。」像是鴿子、綠繡眼或大白鷺。
◆◆◆
「火雞的未受精卵卻以開始有三到五成的孤雌生值(單性生殖)而為人所知,雖然有大半會在發育途中就死亡,但其中偶爾也有能夠平安長大的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