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7日 星期四
米奇7號
作者:愛德華.艾希頓
譯者:章晉唯
出版社:寂寞
好看!👍
不過封面上將這本與《極限返航》、《人生複本》相提並論有點... 意義不明 😅 我覺得這本風格更接近《厭世機器人》,只是沒那麼嘴(?
主角米奇是一名普通人類,因為某些苦衷他必須逃離原生星球,但在沒錢沒權沒人脈的情況下,他想到的唯一辦法就是去應徵殖民星艦的超級屎缺:消耗工。
消耗工的最大特色就是當事人的意識會定時備份、上傳、保留,死亡後培養槽根據當事人的基因製作出一具新的肉體,再將意識下載進新肉體。總之可以算是長生不死。
所以這項職位就是負責死掉,像是到艦外維修或是暴露於致死的輻射量、藥物實驗白老鼠、體驗星球未知的當地空氣等等,大家一聽米奇竟然是自願跑去應徵的,都覺得他腦子有病 😂
※ 內有劇情雷
2023年4月23日 星期日
學以自用:管他考試升學工作升遷,這次我只為自己而學!
作者:湯姆.范德比爾特
譯者:劉嘉路
出版社:親子天下出版
某一天作者的女兒表示想玩西洋棋,於是作者就去查規則及一些基本步法招式,但他發現自己身為一個外行人就算略懂了,可是要能簡單明瞭教一個小孩理解,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於是他改為聘請一位家教來教女兒,他女兒也學得很開心,後來作者開始帶女兒去參加比賽。
在他女兒比賽期間,作者就跟其他家長在一旁等待、閒聊,作者發現不少家長本身並不怎麼玩西洋棋,而當作者說自己也在學西洋棋,通常只換來不以為然或是帶著調侃的回應。
作者回想起過往,常常孩子們在進行活動時,家長幾乎都是在一旁看著,這點也讓他開始思考:在家長陪伴孩子學習這些課程時,是否也傳達一項很隱諱的教訓——學習是年輕人的事。
在這之後,作者開始進行一項計畫,除了西洋棋外,他還想培養其他興趣!
那要學哪些興趣?首先不能太過困難,像是學中文或是開飛機,或是任何像是在工作的事,作者並不是想為了增進職場能力而學習,他希望這項興趣能讓他長久的投入,並樂在其中。
最後他選擇學習:唱歌、衝浪、素描、製作婚戒(作者:如果在衝浪時遺失戒指,就可以自己做一個了),還有雜耍。這本書紀錄了作者學習這些興趣的心路歷程,雖然讀來有點瑣碎,但作者「不畏懼做一名菜鳥」的精神非常令人欽佩。
「我從自己努力去學習的過程中發現一件事,我們很難預測學什麼東西可能對自己有用處,以及這麼做會如何改變自己。無法確切知道自己能從中『得到』什麼,正是另一個不去做這件事的理由。」
這真的是一大心魔,我也常會出現「做這件事有什麼意義嗎?」的念頭,超煩 😆 我現在會轉而想:那做了會有什麼損失嗎?不會?那就做吧~ 就算最後無法獲得什麼結果,反正這輩子做那麼多無意義的事了,也不差再多這一件 💩
2023年3月27日 星期一
貓哲學:貓與生命意義
作者:約翰.葛雷
譯者:陳信宏
出版社:春山出版有限公司
「把一個非人類物種指為生態多樣性的破壞者實在令人費解。畢竟,人類這種動物本身正是摧毀生態多樣性的主要禍首。」
「巴斯卡(Blaise Pascal):(中略)我總是主張造成人不幸福的唯一原因,就是他們不懂得怎麼靜靜待在自己的房間裡。一個富裕程度足以因應生活需求的人,只要懂得怎麼待在家裡享受自己的財富,絕對不會離開家而登船出海或是去攻打某一座堡壘……」
「巴斯卡(Blaise Pascal):『正義就像魅力一樣,也會隨潮流而變。』道德有許多吸引人之處。有什麼能比恆久正義的願景更迷人?然而,正義的願景就像鞋子的款式一樣,會隨著時間而不斷變化。甚至在個人的一生中也可能改變不只一次。不久以前,道德要求我們延伸帝國勢力來傳播文明,但當今的道德則譴責一切型態的帝國行為。這兩種判斷的互相對立無可調和,但是宣告這兩種道德的人卻都能夠獲得同樣的滿足,也就是一種自以為是的道德優越感。」
「他們要是為自己從事的行為找出了一個理由,又怎麼知道這個理由是促使他們從事這種行為的原因?」
「為了荒謬無稽的理念殺人以及死亡,就是許多人為自己的生命賦予意義的方式。把自己和一項理念畫上等號,即可感覺自己受到保護免於死亡。如同受到理念附身的人類,理念也會誕生以及死亡。理念雖然可能存活好幾個世代,但終究還是老話以及消逝。然而,人只要著迷於一項理念,就會成為貝克爾所謂的『活生生的幻象』。把自己和一項稍縱即逝的奇想畫上等號,人即可想像自己不受時間宰制。殺害那些不與自己懷有相同理念的人,他們即可相信自己征服了死亡。」
2023年3月22日 星期三
不對稱陷阱
作者:Nassim Nicholas Taleb
譯者:羅耀宗
出版社:大塊文化
「你心中可能不知道要往哪裡去,但是動手去做,就會知道。」
「行得通的事情,不可能沒有理性;我所認識,長期在商場上失敗的每個人,都有那個心理障礙,未能理解如果某件愚蠢的事行得通,並且賺錢,那麼它不可能是愚蠢的。」
「對目前的在位者發出了將來會賄賂他們的訊號。」
📝 公務員離職後跑去私人企業就職,再利用擔任公職時所得知的資訊(漏洞)來替企業牟利。
「輕微生病的人,遠比重病的人要多——也預期活得更久和用藥更久——因此製藥公司有聚焦於他們的誘因。」
「輕微生病的人,遠比重病的人要多——也預期活得更久和用藥更久——因此製藥公司有聚焦於他們的誘因。」
📝 慢性病是長期飯票。
「一神論宗教,吸引的是拘泥字義和平庸的心智」
「不能包容別人的少數人,能夠掌控和摧毀民主。事實上,這最後會摧毀我們的世界。所以,我們需要對沒有包容心的少數人更沒有包容心。簡單地說,他們違反了白銀法則。在對待缺乏包容異己的薩拉菲主義(它否定其他人『有他們自己的宗教的權利』)時,不允許使用『美國價值』或『西方原則』。西方正處在自殺的過程中。」
📝 他們要求他人要包容他們,他們卻不願包容他人。
「不讓步的少數人——不肯讓步的某種少數人——只要占總人口的30、40%,便足以要全部的人口唯他們的偏好是從。」
「我們猜想社會道德價值的形成,並不是來自一般人共識的演進。不,那是最不能包容的人造成的,正因為他們的不能包容,而將美德強加在別人身上。」
「這個世界上發生的每件事,並不都是因為有理由才發生,但是存活下來的每件事,都是因為有理由才存活的。」
「勇氣是指你為了比你更高一層的存活,犧牲自身的福祉。自私的勇氣不是勇氣。愚蠢的賭徒並沒有表現勇敢的行為,尤其如果他拿別人的錢去冒險或者有家要養的話。」
「成功人士和真正成功人士的差別,在於真正成功的人對幾乎每一件都說不」
「小傷對你有益,造成不可逆影響的比較大傷害則不然。」
「平常世界呈薄尾,而且影響個人,和整體世界沒有相關性。極端世界則影響許多人。」
「一神論宗教,吸引的是拘泥字義和平庸的心智」
「不能包容別人的少數人,能夠掌控和摧毀民主。事實上,這最後會摧毀我們的世界。所以,我們需要對沒有包容心的少數人更沒有包容心。簡單地說,他們違反了白銀法則。在對待缺乏包容異己的薩拉菲主義(它否定其他人『有他們自己的宗教的權利』)時,不允許使用『美國價值』或『西方原則』。西方正處在自殺的過程中。」
📝 他們要求他人要包容他們,他們卻不願包容他人。
「不讓步的少數人——不肯讓步的某種少數人——只要占總人口的30、40%,便足以要全部的人口唯他們的偏好是從。」
「我們猜想社會道德價值的形成,並不是來自一般人共識的演進。不,那是最不能包容的人造成的,正因為他們的不能包容,而將美德強加在別人身上。」
「這個世界上發生的每件事,並不都是因為有理由才發生,但是存活下來的每件事,都是因為有理由才存活的。」
「勇氣是指你為了比你更高一層的存活,犧牲自身的福祉。自私的勇氣不是勇氣。愚蠢的賭徒並沒有表現勇敢的行為,尤其如果他拿別人的錢去冒險或者有家要養的話。」
「成功人士和真正成功人士的差別,在於真正成功的人對幾乎每一件都說不」
「小傷對你有益,造成不可逆影響的比較大傷害則不然。」
「平常世界呈薄尾,而且影響個人,和整體世界沒有相關性。極端世界則影響許多人。」
📝 在自家浴缸而死的人多於被恐怖份子殺死的人。但在自家浴缸死掉,只有自己會死掉,不會影響數百人,恐攻則相反。
2023年3月20日 星期一
黑天鵝語錄
作者:Nassim Nicholas Taleb
譯者:席玉蘋、趙盛慈
出版社:大塊文化
「拖延,是你的靈魂不想被套牢所做的反抗。」
「書是唯一尚未受到褻瀆腐化的媒體:其他在你眼皮底下的媒體,無一不是在拿廣告操縱你。作者註:在對媒體敬而遠之頗長一段時間後,我慢慢領悟到,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不是在千方百計(而且手法拙劣)地推銷東西給你。我只信任我的書房。為了炫耀、為了像孔雀開屏般炫示優越感而擁有實體書,是人性弱點的表現,這沒有什麼不對;讓人腐化的是書本以外的商業盤算。」
「解決問題的辦法(總的來看)應該要比問題本身簡單,此乃普世通則。」
「『從他人的錯誤中學習』這個概念的問題在於,人們所謂的錯誤大都不是錯誤。」
「對於強者,錯誤是一種資訊;對於弱者,錯誤就只是錯誤而已。」
「在衝突中選擇妥協的中間地帶,最有可能出錯。」
「如果數值是正的,以淨值表示;負的就以總額表示。」
「當某個企業老闆公開宣稱『沒什麼好擔心的』,你可以斷言,他心裡一定有很多擔心。」
「非線性領域的『科學近似值』之所以無法成立,原因出在這個麻煩的事實:平均的預測值並不等同於一般人的預期。」
📝 平均四呎深的河流,不代表不存在大於四呎的深度。
2023年3月5日 星期日
反脆弱
作者: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
譯者:羅耀宗
出版社:大塊文化
「如果你想要變得反脆弱性,那就要將自己置於『喜愛錯誤』的狀況——方法是犯下不計其數的錯誤,接受小小的傷害。」
「控制思想會收到反效果:你越花力氣去控制自己的觀念和想法,到頭來你的觀念將你控制得越牢。」
「許多政府的干預行動和社會政策,最後是傷害弱者,卻鞏固機構。」
「缺少結果(表示此路不通)的知識正是最好的知識。」
「風險存在於未來,不是存在於過去。」
「總結而言,用人為力量壓抑波動的問題,不只在於系統容易變得極為脆弱;在此同時,它不會顯現看得到的風險。此外,務請記住,波動是一種資訊。事實上,這些系統傾向於太過平靜,只顯現微乎其微的變異,但是寂靜無風的風險,卻在表層底下慢慢蓄積。」
「你越常看資料,雜訊(而不是稱作訊號的寶貴部分)越有可能不成比例地提高。」
「負債的人由於自己的脆弱性,預測的精準性需要高出很多。」
「塞內加(Lucius Annaeus Seneca)表示,財務令我們憂慮下檔損失,因此在我們依賴它們的時候,有如一種懲罰。所有的事情都是下檔損失,沒有上檔利益。尤有甚者:人對境遇的依賴——以及境遇而來的情緒反應——會形成一種奴役形式。」
「邁向反脆弱的第一步,是先降低下檔損失,不是提高上檔利益;也就是說,減少暴露在負面『黑天鵝』的機率,並讓自然的反脆弱性自行運作。」
「如果賭徒有最後賠個精光的風險(把每一塊錢都輸回去),那麼他所用策略的『潛在報酬』便完全無關緊要。」
「財富最糟的副作用,是強迫它的受害人交際應酬。」
「不確定性越高,選擇權越有價值。」
「採行試誤法時,理性是指不拒絕顯著優於從前擁有的某樣東西。」
「我們可以從未能得到結果的嘗試,逐步摸索出應該往哪裡去。」
「他們絕對不會告訴你,教育是否在某些地方傷害你。」
「一種觀念會存活下來,並不是因為它比競爭觀念要好,而是因為持有那種觀念的人活了下來!因此,你從祖母學到的智慧,(在經驗上,因此也在科學上)應該遠優於你在商學院課堂上學到的(當然也便宜的多)。」
「當你顯得脆弱,你需要知道的事情,會遠多於當你具有反脆弱性時。」
「在極端世界中,投入少量的金錢在某種東西上,比完全錯過它重要。一位創業投資家告訴我:『由於報償很大,所以你經不起不投資每一樣東西。』」
「『沒有證明』並不等於『證明沒有』」
「偏愛『穩贏』的事物會帶來脆弱性。」
「你所做的決定主要是根據脆弱性,不是機率。或者再說一遍,你主要是根據脆弱性做決定,不是那麼在意真或假。」
📝 就算直尺刻度不精確,它依然能告訴你身高是否長高。
「當一個人面對變異顯得脆弱,平均數的概念便不重要。」
「反脆弱性的隱形利益是指你可以猜得比隨機要差,最後的表現卻仍然超前。」
「負向知識(什麼事情是不對的、什麼事情行不通)比正向知識(什麼是對的、什麼行得通)面對錯誤更為強固。」
「失敗(和反證)給我們的資訊多於成功和證實。」
「一種技術活得越久,可以預期它會存在越久。」
「誤將『缺乏造成傷害的證明』當作『證明沒有造成傷害』。」
「在非線性的情況下,『有害』或『有利』的簡單說法站不住腳:重要的是劑量的多寡。」
「經常去看醫生,尤其在沒有生命危險的疾病或不舒服的狀況中去看醫生——就像經常取得資訊那樣——是有害的。」
📝 因為很可能短暫或輕微的不適,只是正常的某種身體反應或是單靠本身自癒能力就能復原,但醫生診斷時會將這些不適反應與疾病造成的反應作連結,不管怎樣都會開藥給你,結果這些藥物實際上帶給身體的傷害遠大於益處。
「去治療不會使你死亡的腫瘤,會使你生命縮短,因為化學治療是有毒的。我們對於癌症已有很大的偏執,往整條鏈回頭看,我們犯下稱作肯定後件(affirming the consequent)的邏輯錯誤。就算因為癌症而早死的所有人都長出惡性腫瘤,並不表示所有的惡性腫瘤都會使人因為癌症而死。」
「不需要從各種事件『獲利』才能顯現他們不是冤大頭:只要避免不受那些事件傷害,就已足夠。」
「我有個謙卑的建議:一個人想說什麼,就可以說什麼,但他的投資組合需要裝滿他所說的東西。」
「任何需要大力行銷的東西,不是產品品質不好,就是邪惡的東西。」
書單:
《快樂的意外:現代醫學突破的偶遇》MORTON MEYERS
《美妙的機會,藥物發現史》CLAUDE BOHUON, CLAUDE MONNERET
《笑氣、威爾鋼與立普妥》JIE JACK LI
《亂好》A PERFECT MESS, ABRAHAMSON & FRIEDMAN
2023年2月28日 星期二
投資前最重要的事
作者:班‧卡爾森
譯者:陳儀
出版社:商周出版
「某些投資人總是不斷查看投資組合價值,最後一定會不由得採取很多不必要的行動。就算你沒有對投資組合做出任何更動,也會因為努力壓抑自己隨市場波動起舞的慾望而耗損非常多意志力,更何況當你查看投資組合價值變化時,也會產生莫名的心理壓力,這股壓力一樣會折損意志力。
決策疲勞的問題在於它和生理上的疲勞不同,當你產生決策疲勞時,你自己並不會察覺。而隨著你每天制定的決策數增加,情況就會像滾雪球般快速惡化,到最後,你的大腦將非常難用最快的速度運作。這個結果會衍生一個令人遺憾的副作用——它會導致你選擇心理捷徑,而這些捷徑一定會引導你作出兩種不理性的行為:制定衝動的決策,以及索性逃避所有必須制定的困難決策。」
2023年2月27日 星期一
思考致富聖經
作者:拿破崙‧希爾
譯者:陳麗芳
出版社:世潮
「從基層觀點看問題,往往是令人洩氣而沮喪的,它扼殺了一個人的雄心壯志。我們稱之為『聽天由命』,意思就是認命了,原因在於我們已形成日常例行的習慣,且根深柢固到不再努力嘗試去拋開它。那也就是何以值得努力設法跳過基層職位一、二步才開始的原因。」
「大部分的人一生失敗,原因在於,他們一直在等『適當時機』,好開始做一些值得的事情。不要等待。時間永遠不會『適當』。立刻開始,先利用你能掌握的工具,其他更好的工具,將會自動陸續地出現在你進行的途中。」
「意見是世上最廉價的商品。每個人總有一籮筐的意見可以提供給任何願意接受的人。(中略)有成千上萬的人終生懷著自卑感,就是因為有一些善意但無知的人,透過『意見』或嘲弄,毀了他們的信心。」
「批評是人們做得過多的一項工作。每個人總有一大堆批評,無論有人要求與否,他們都會免費奉送。最親近的親友經常就是最愛批評的人。任何家長若經由不必要的批評,使孩子心中產生自卑感的情形,應可視為一種罪惡(事實上它就是性質最糟的一種罪惡)。」
2023年2月26日 星期日
恐懼 OUT:想法改變,人生就會跟著變
作者:蘇珊.傑佛斯
譯者:包丹丰
出版社:久石文化
「我們越感到無助,就會越害怕生活中面對那些無法控制的狀況,例如:喪偶或失業。於是我們變得杞人憂天,擔心天災人禍可能會發生。『萬一……?』恐懼因而主宰了我們的生活。拒絕冒任何風險的人,其實背負著極大的恐懼感在過日子。」
「我們居住的這個世界,大部分人都把自己和自己的決定看得太嚴重。老實說,沒有什麼事是重要的。如果你的決定會帶來賠錢的後果,沒關係——你會學到如何處理賠錢。如果你失戀,沒關係——你會學到如何應付失戀。如果你選擇離婚,沒關係——你會學到如何一個人生活。如果你選擇結婚,沒關係——你會學到如何與配偶生活。」
📝 每一項決定只會產生不同的經驗。
「在作決定之後,要有毅力並且盡力而為,這非常重要。但如果這項決定行不通,就修正吧!大部分人投注大量的心力找出『正確』的決定,以至一旦發現自己不喜歡所選擇的道路,還不肯放手。對我而言,這是不智之舉,發現自己不喜歡某些事物,是極有價值的。」
「我們不能支配世界,但我們能支配對世界的反應。」
2023年2月17日 星期五
黑天鵝效應
作者: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
譯者:林茂昌
出版社:大塊文化
「大家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但很少人會給予預防行為獎賞。」
「歷史是不透明的。你看到的是結果,不是產生事件的腳本。」你沒辦法光看眼前一道料理就得知背後實際的料理過程。
「一個事件發生之前,充斥著數百萬個、甚至數兆個小事實,但只有一些小事實和你後來所瞭解的來龍去脈有關。因為你的記憶有限,而且會加以過濾,你將傾向於記住那些事後和事實相符的資料。」
◆◆◆
柏拉圖式思想的表現形式:「一種將現實刪減成清爽形式的慾望。」
「人類需要分類,但如果分類被視為絕對,不容我們去考慮界線的模糊問題,更不提修改分類方式,則分類就成了病態。」
「分類總是造成事實複雜度的減抑。這是黑天鵝事件產生器的表現,即我在前言中所定義的不可撼動的柏拉圖式思想。對我們周遭世界做任何減抑,都可能造成爆炸性後果,因為這樣做,把某些不確定的來源給剔除了,這會驅使我們對世界的構成產生誤解。例如,你可能會認為回教基本教義派(及其價值)是和你共同對抗共產主義的盟友,因此,你可能會協助他們發展,直到他們送兩架飛機到曼哈頓市中心。」
「在做決策時,不要當火雞。」
◆◆◆
對黑天鵝事件的無知:
1. 我們把焦點放在預設的已知區間,並據以對未知事件做泛化推論:確認的錯誤。
2. 有些故事可以迎合我們把特殊形態柏拉圖化的渴望,而我們以這些故事來愚弄自己:敘事的謬誤。
3. 我們在行為上將黑天鵝事件當作不存在。
4. 我們之所見,未必是全部。歷史把黑天鵝事件掩藏起來,讓我們對這些事件的機率產生誤解。
5. 我們把焦點放在不確定性的少數幾個定義完善的來源上、放在非常特殊的幾個黑天鵝事件上(代價是忽略其他我們不容易想到的黑天鵝事件)。
◆◆◆
「我們傾向於尋求證實假設為真的事例。」
「看到白天鵝並不能證實黑天鵝不存在。」
「從觀察到的事實建立通用法則是個誤導。」
「你知道什麼是錯的,遠比你知道什麼是對的,更有信心。每一則資訊的重要性並不相等。」
「你擬出一個(大膽的)假設,並開始尋找證明其為錯誤的觀察。」
「一旦你的心理抱持著某種世界觀,你將傾向於只考慮證明你是正確的事。」
「因果連結是人類的心智產物而非實際存在的事物。」
「較高的多巴胺濃度似乎會降低懷疑意識,導致更容易受到型態偵測的傷害。(略)這個人就變得極易受到各種流行的傷害,如占星術、迷信、經濟學,和塔羅牌。」
「對可能的小損失之投保偏好——代價是可能性更低、但衝擊更大的事沒有投保。」
「盡量將其限制在由實驗所導出的『因為』,而不是事後看歷史的『因為』。(略)對『因為』要持懷疑態度,並小心處理——特別是在你懷疑有沉默證據存在的狀況下。」
「在現實生活中,你並不知道機率。」
「人們通常以損失為恥,於是他們採取波動性非常小、但肯定會有大損失之風險的策略——就像在在蒸氣壓路機前撿銅板。」
「什麼事都不做,可能遠比去做一些有潛在害處的事更好。」
「江湖郎中提供許多大家所需要的陽性建議(要去做什麼),因為人們不珍惜陰性建議(別做什麼)。」
「黑天鵝事件大部分是由於人們使用遠超過自己所瞭解的方法,根據錯誤的結果,投以過度的信心。」
「你也許能夠預測到一場戰爭的發生,但你將沒辦法測到其影響!」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