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eorge Johnson
譯者:張瓊懿
出版社:天下文化
「研究人員把致癌物注射到蠑螈體內時,很少引起腫瘤,反倒常在不該長腳的地方長出新的腳。大部分的動物都在演化過程中,喪失了這種再生能力,這會不會是癌症興起的另一條線索?難道是組織受損時,生物想重新生成一個,只不過忘記該怎麼做了?」
◆◆◆
「一群較弱勢的癌細胞會伺機搭上順風車。這些超腫瘤細胞好比寄生蟲般,不斷從腫瘤吸取能量,就算不破壞腫瘤,也會讓它生長停滯。在體型大、壽命長的動物中,腫瘤的發展速度較緩慢,於是超腫瘤便有機可趁。也因此,大型動物或許確實比較容易罹患癌症,但是牠們的腫瘤不見得比較大。讀了這麼多與癌症有關的文章,我還是頭一次聽到癌細胞也會得癌症的說法。」
◆◆◆
「有研究甚至指出,合成的葉酸(綜合維他命常見的成分)反而會提高罹癌的機率。而且腫瘤一旦生成,葉酸反而會促進癌細胞生長,幫了倒忙。有些腫瘤甚至是利用『抗葉酸』藥物控制住的,事實上,抗葉酸藥物是最早的化療藥物之一。」
◆◆◆
「先天缺陷和癌症都是突變造成的,為什麼只出現了先天缺陷,卻沒有引起癌症呢?或許我們可以這麼解釋,發育中的胚胎因為細胞不斷在分裂,因此對破壞性影響的感受度會比完整的個體來得敏感。胚胎發育時期,只要出現一個突變就會改變它的命運,但是對一個器官來說,可能得累積好幾個突變,才會產生癌變。」
◆◆◆
「大體來說,乳癌的發生率近年來有趨緩的跡象,原因可能是更年期使用荷爾蒙替代療法的人變少了。」
◆◆◆
「物理學上有一個古老的想像實驗,實驗中的主角是馬克士威精靈(Maxwell’s demon)。這個小精靈極力想要阻擋浩瀚宇宙不斷向更大亂度前進的趨勢,於是四處拉回在外遊蕩的分子,動作敏捷地把它們放回正確位置。就像撿起即將倒塌的沙堡落下的每一粒沙子,把它們放回原位一樣,又好比在一片大草原中拔掉每一根雜草,或是修復細胞DNA的每一個失誤。只要我們努力不懈,似乎就可以阻止亂象發生。」
◆◆◆
「原子衰變時發出的閃爍光芒,是最標準的隨機事件。(中略)兩個一模一樣的原子核並列在一起,突然,其中一個沒來由的衰變了,另一個卻可能還要等上一千年,這些原子核當中有一半會衰變,但是我們永遠無法預知衰變的會是那些個原子核。
◆◆◆
癌症也是如此。人口族群夠大時,我們可以預測有多少比例的人,可能會罹患癌症,但是我們沒辦法推測,究竟是哪幾個人會得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