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6日 星期日

日本頂尖知識YouTuber資訊彙整術:蒐集x判讀x表達


作者:及川幸久
譯者:賴惠鈴
出版社:樂金文化


作者經營一個分析國際政經局勢等議題的YouTuber頻道,這本書分享蒐集資料的方法、管道,還有他過去工作和現在經營頻道的經驗。

🌻
  • 「過濾第二手消息的重點:不要盡信主流媒體或網路媒體,而是要找到能信賴的人。」
  • 「先追蹤『好像值得信賴的人』,一旦開始覺得『好像哪裡怪怪的』就解除追蹤,再追蹤其他人。如此周而復始,就能找到即使是第二消息,也足以信賴的消息來源了。」
現在網路上很多KOL,也很多從最初的知識型變滋事型,所以該退追就退追,保有自己的判斷力,保持距離,人氣再高也不代表他們的想法是正確的。

🌻

作者將美國媒體做了大致的分類:
覺得這句有點好笑:「對中國比較寬容,但對人權問題十分嚴格。」選擇性嚴格 😂
🌻
  • 「當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資訊時,請先推測、建立假設。假設就算失準也沒關係,因為假設並非『答案』,而是用來吸引答案的磁鐵。」
作者舉例2019年瑞穗銀行的財報出現六千八百億日圓的赤字,銀行方在記者會上說明是因為「包含銀行系統更新的成本,這是為了降低銀行全體的成本」。

但作者認為(1)大企業公布財報最在意的是股價。(2)為了不讓股價下跌,大企業基本上都不會說實話。

於是作者假設:「這筆赤字或許是為了降低成本,但是否還有其他目的?」後來作者從財報中發現,銀行將隔年的系統更新成本提前挪移與外債損失綁在一起,掩護帳面上的海外債權損失。

🌻
  • 「重點在於執行寫下來的靈感。靈感不見得正確,有時也會想錯,可是只要試著執行記下來的靈感,其實多半都會帶來好結果。」
執行後會得到回饋,然後以此再做修正、再執行、得到回饋、再修正,最後就能得到適合自己的計畫/方案/做法。這比想從一開始就建立超完美計畫要更務實也更有效率。

🌻
  • 「舉例是為了讓聽的人可以看見『某種畫面』。」
影像比純文字更吸引人,但就算純文字,也可以利用舉例來讓閱聽者產生畫面感,藉此強化印象。

🌻
  • 「聽到專業領域,大家或許會覺得『自己沒有那種東西』。如果你也是這樣的想法,不妨找找看有沒有『如果是這件事,我願意每天花一小時來做』的主題。」
  • 「開始的重點在於『邊上傳邊熟悉』而不是『熟悉後再上傳』。很多人都還沒嘗試就放棄,但其實踏出第一步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