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加莫夫、史坦納德
譯者:但漢敏
出版社:貓頭鷹
「在相對論中,觀察結果一定與某位特定觀察者有關,他與觀察對象之間存在著定義清楚的相對運動關係。」
◆◆◆
【量子撞球】
「教授拿了一個開球使用的木製三角框,把球局限在木框裡。那顆球馬上就開始狂亂地滾動,整個三角框內看來都是白茫茫的模糊一片。
『你看!』教授說,『現在我限制了球的位置,讓它只能位於這個三角框的範圍裡,不像之前最多只能確定這顆球位於撞球檯上的某處。可是現在雖然比較確定位置,球的速度卻變得如此混亂,因此球速的測不準程度也提高了。』
『難道無法讓球不要像這樣亂滾嗎?』湯普金斯先生問。
『不行,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所有位於封閉空間裡的物體,都會進行某種運動,我們物理學家稱之為零點運動。物體無法靜止不動。如果真的靜止不動的話,我們就可得知確切的物體速度,這時速度將等於零。但假如我們知道物體位於某位置的話,就無法得知物體的速度了;就像這顆限制在三角框裡的球一樣。』
湯普金斯先生看著球,這顆球不斷在封閉邊界裡衝撞,像是關在籠子裡的老虎一樣。此時突然發生了一件怪事:球跑出來了!球現在跑到三角框的外面,正朝遠端的桌角滾去,怎麼會這樣?球並不是跳出三角框的框架,反而比較像是從邊框『滲漏』出來的。
『哈!』教授興奮高喊道,『你看到了嗎?剛剛是量子理論中最有趣的結果之一:任何物體都不可能永遠留在封閉範圍內;當物體擁有的能量足以讓自己脫離限制時,物體就可以越過邊界。此時物體很快就會[滲漏〕到外邊,逃出去了。』」
◆◆◆
「強核力是種短程力,因此只有相鄰的核子才會受強核力影響;然而庫倫靜電力卻是長程力。所以,位於原子核邊緣的質子雖然只受到緊臨粒子的吸引力吸引,但卻會受到其他所有較遠質子的排斥。而且隨著質子愈多,排斥力也變得愈來愈大,但吸引力卻不會逐漸增加以抵銷互斥力(因為每個質子能同時實際「摩肩擦踵」的粒子數量有限)。但原子核超過某一大小後,原子核會變得不穩定,因而釋放出某些組成粒子。由門德列夫建立的元素分類周期表中,位於尾端的那些元素就會釋放粒子,這些元素稱為『放射性元素』。」
「經過以上說明後,各位可能認為這些不穩定的重原子核會放射出質子(因為中子不帶電,所以不會受到互斥的庫侖力影響)。然而實驗證明,原子核釋放出的粒子通常是阿爾法粒子。原子核的組成粒子之所以會形成這個特定組合,是因為兩個質子加兩個中子的組合特別穩定,它們會牢牢鎖在一起。所以比起打散質子、中子後再釋放,這不如一口氣放射出整組粒子會更容易。」
「阿爾法衰變的其中一項特性是,阿爾法粒子有時需經過極長的時間才能『逃離』原子核。以鈾與釷來說,大概要花上數十億年;而鐳則得經過約十六個世紀。某些元素不到一秒就會發生衰變,不過這種時間還是比核子內的極速運動要漫長太多了。因此,明明原子內的排斥力到足以把阿爾法粒子強行推出原子核,然而卻有某種力量拴住了阿爾法粒子,讓它留在原子核內,有時還可停留達數十億年之久,這種力量又是什麼呢?而且,既然阿爾法粒子已在原子核內待了那麼久,最後又是為何會遭踢出呢?」
「拉塞福曾利用『原子撞擊法』,對這些力量進行了精細的實驗研究。拉塞福在卡文迪西實驗室進行了這項著名實驗,他讓放射性物質釋放出快速移動的阿爾法粒子束,觀察這些射出粒子與受撞物質的原子核碰撞後,會出現何種偏移情況(也就是散射)。實驗證明,雖然粒子在離原子核很遠時,會因受原子核的長程互斥靜電力影響而被推出原子核外,但當粒子非常靠近原子核外圍邊界時,排斥力就會變為強大的吸引力。因此也可說原子核有點像高聳城壁周圍圍繞的堡壘,讓粒子出不去也進不來。」
「然而拉塞福實驗最驚人的成果,是發現了原子核在放射性衰變時放出的阿爾法粒子的能量,與從外射入原子核的粒子所擁有的能量,其實都比粒子位於堡壘頂端(我們一般稱為位壘)時該有的能量更低。這個實驗結果與古典力學的所有基本概念完全相反。沒錯,如果你丟球的力量小於讓球滾上山坡所需的力量,那球怎麼可能會滾上去呢?從古典物理學的角度來看,只能推測拉塞福的實驗出錯了。」
「但他的實驗沒有錯。加莫夫、葛尼與康頓兩組人同時證明了這項結果。他們指出若將量子理論納入考量的話,勢必可獲得這種結果。之前也說過,量子物理不像古典理論將軌道清楚定義成線狀,而是認為軌道軌跡像鬼魂般擴散不清。正如同舊式幽靈可以輕易穿越老舊城堡的厚磚牆一樣,這些幽靈般的軌道也可以穿越位壘,雖然從古典理論來看是不可能辦到的。」
◆◆◆
湯普金斯先生在睡夢中來到一間工作室,有一位工匠正在「製作核子」,工匠很熱心地回答湯普金斯先生的提問。
「『你製作核子時要用漿糊之類的嗎?』湯普金斯先生好奇地問。『完全不需要,』老木匠回答,『因為只要讓這些粒子彼此接觸,它們馬上就會黏在一起。你想試的話也可以試試看。』湯普金斯先生接受他的建議,兩手分別拿起一個質子與一個中子,小心翼翼地把兩個球靠在一起;這時他立刻感受到一股強大拉力,他注意到眼前的兩顆球出現了很奇怪的現象。這兩個球在交換顏色,輪流變成紅、白兩色。似乎紅色顏料從他右手裡的球『跳』到左手的球上,然後又『跳』回來。因為顏色轉換的速度實在太快了,這兩顆球現在看來有如用一條粉紅色帶子連在一起,顏料則沿著帶子來回擺盪。
「『我那些理論物理學家的朋友稱這是[交換現象]。』老木匠說道;湯普金斯先生的驚訝神情逗得他呵呵笑了起來。『兩顆球都想變成紅色,你也可以說它們都想帶電,但因為它們不能同時帶電,所以只好來回拉扯。由於兩顆球都不願放棄,它們只好緊緊貼在一起,要用力才能把它們分開。』」
◆◆◆
「根據相對論,物質本身就是一種能量型態,因此擁有負能量的質子等於擁有負質量。這真的太詭異的!如果你想拉動這種原子,它會朝你遠離;如果你想把它推開,它反而會靠近你。跟一般質量為正的『合理』粒子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