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佛克(Dan Falk)
譯者:葉偉文
出版社:貓頭鷹
「馬可士威寫道:『我們幾乎可以斷定,光在橫斷面的震盪上,與產生電磁現象的介質一樣。』」
◆◆◆
「一九〇七年,拉塞福離開加拿大蒙特婁的麥基爾大學,到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任教,並且在這裡設計出一項精巧的實驗,來探測原子的結構。他利用一種大量帶正電荷的α粒子(就是剝除電子的氦原子原子核),去撞擊黃金的薄膜。理論上,就像用刀子刺進奶油一樣,速率很高的α粒子應該會立刻穿越金箔才對。事實上,大部分的α粒子的確穿過金箔,但是有些α粒子卻發生偏轉,有少數粒子甚至反彈回來。面對這樣的結果,拉塞福說:『這是我一生中所碰到最難以置信的事,就好像用機關槍去打一層面紙,子彈卻彈回來打到自己一樣。』」
「是什麼使α粒子反彈回來?拉塞福認為,最簡單的解釋應該是,原子所攜帶的正電荷應該集中在一個很小的區域,形成一個厚實且帶正電荷的目標,因而把同樣帶正電荷的α粒子反彈回來。」
◆◆◆
「普朗克提出,熱體放出來的能量並不是連續的,而是特定大小的不連續封包。就像銀行的自動提款機,只會吐出百元或千元面額為單位的錢一樣。普朗克稱這種能量的小封包為量子,是拉丁文『多少』的意思。」
◆◆◆
「如果你打開一顆一百瓦的燈泡一秒鐘,再把它關掉,你大約放出了三萬億個光子,也就是大概3 x 10^20個。」
◆◆◆
「在量子世界裡的任何度量,都困難得不得了,我們只能計算出不同結果的出現機率。其實,任何實驗在做第二次的時候,並不保證會得到同樣的結果。量子理論只允許我們計算很多次度量所得到的平均結果,說得更準確一些,我們得到的是度量結果落在某個範圍裡的機率。我們且做個比喻,假設你是紐約大都會美術館的館長,你想預測下星期日會有多少人進館來參觀。事實上沒有任何方法可以精準預測,你最多只能依照上個月或去年的票根,看看過去的星期天平均有多少人來參觀。」
◆◆◆
「電子在原子核附近,就像一抹『暈開』的雲。」
◆◆◆
「標準模型裡總共包含了十八種粒子,可以分成兩個基本類型。其中十二種是費米子,包括了電子與各種不同的夸克,這些粒子能構成堅實的物質;另外六種是玻色子,它是費米子之間交互作用的媒介。(如果拿標準模型比喻全球的政治,則費米子就像各國的領袖,如總統和總理;玻色子則是外交使節,在各國領袖之間傳遞訊息。)最有名的玻色子是光子,它是電磁力的媒介。」
◆◆◆
「物理不是宗教。如果是的話,我們更容易募到經費。」——列德曼
◆◆◆
「當我們愈了解宇宙,就愈看得出它是沒有意義的。」——溫伯格《最初三分鐘》
◆◆◆
「事實上,一個縱橫數十億光年,歷經百億年時光的宇宙,很難想像它會是以『人』為中心的。就像作家費瑞斯說的:『若硬是把宇宙當成是為了我們而設的,宇宙擴張得愈大,就愈顯人類的癡愚。』大約在七十年前,羅素也以他慣有的辛辣語氣,挖苦『有目的宇宙』的想法:『如果我是全能的創造者,又花了數百億年的時間來實驗,我不會認為人類是什麼值得誇耀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