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3日 星期日

停屍間的死亡人生


作者:文森.迪馬歐 Vincent Di Maio
作者:朗恩.法蘭賽爾 Ron Franscell
譯者:林曉欽
出版社:臉譜

簡介:「書中案例多是作者親自進行驗屍或以證人、顧問身分參與,描寫第一線的鑒定與參審工作,呈現死亡事件所帶給他的人生體驗,以及從業多年後深刻的感觸」。

喜歡書中描述驗屍結果後,再解釋其背後最合理的案發情況,會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非常有趣!後續的法庭審判,以及事件引發的社會現象也相當發人省思。大家都聽過一句話:「真相永遠只有一個」,但「真相」卻不見得是大家想要的那一個 🙈

-----

馬丁.崔佛與喬治.奇爾曼彼此並不相識,某天晚上他們在街頭發生衝突,一陣扭打後喬治開槍擊中馬丁的胸口,馬丁不幸喪生。

這個案件引起社會關注,尤其馬丁的驗屍報告中的這句:「符合中程距離槍擊造成的傷口」,媒體立刻將「中程」這兩字大作文章,輿論開始出現馬丁是被行刑式處決的臆測。

隨後彈道分析報告也完成了,但檢驗結果卻指出,開槍當下其槍口是緊貼衣物的。Whaaat怎麼可能開槍時碰到衣服,但又與皮膚有「中程距離」?馬丁穿的是連帽外套,又不是厚厚的羽絨外套,這不是很矛盾嗎?

※ 中程距離為槍口與肌膚一英呎內的距離(約30公分),以外就算遠程距離。此案件中槍口與男孩距離約2-4英吋(約5-10公分)。

但這兩項檢驗結果正好證明了喬治的說法是合理的:雙方扭打時,他被馬丁壓在地上,而馬丁發現喬治身上帶的槍,正要去搶時,喬治先一步奪槍射擊。

馬丁俯身壓在喬治身上時,他的外套正面下垂,也因此形成衣服與胸口有一段距離,於是喬治開槍時,槍口沒有碰到馬丁的肌膚,但卻碰到了衣服。

後來喬治被判無罪,但輿論沒有因此平息,眾人早在事實揭露前就已在心中有了定見。

「整個美國用想像決定立場,而非根據事實。我們瘋狂地爭辯一件沒人親眼看見的事。」

「過度迅速地以假設達成結論,是極為致命的。」

「『正義』並不代表『滿意』或『懲罰』。正義應是公平調查事實,並提出合理且不偏頗的結論,但某些人相信正義的意義就是『復仇』。」

-----

「1960年代晚期,紐約的黑幫戰爭時有時無,但幫派份子間的攻擊從不間斷。義大利黑手黨人物的屍體總是穿得光鮮亮麗,鱷魚皮鞋、絲質內衣,連指甲都修剪得非常整齊。我從未見過男人塗透明指甲油,直到我開始在停屍間的驗屍台上檢驗黑手黨的屍體。」

第一次聽說這種事耶,書裡沒解釋塗指甲油的原因,好奇是有特別用途嗎?還是純粹為了美觀?

-----

「我在職業生涯裡檢驗超過兩萬五千名死者,分析更多死亡案件的相關證據,從來不曾聽聞,遑論親眼目睹,任何一起謀殺案的起因是崇拜撒旦的邪教儀式。這種謀殺方式只存在於電影、網路以及偏執狂的妄想中。」

換句話說,撒旦沒殺多少人,死在上帝之名的人反而還比較多ㄇ 😏

-----

書中有幾個案件雖然證據顯示被告可能無罪,或是兇手另有其人,但被告還是被判刑了,有些案件後來翻盤,有些案件則是被告還在替自己未曾犯下的罪坐牢。

「在我認為鑑識科學並不完美的同時,我也總會想起,司法正義同樣不盡完美」,作者盡己所能地提出合理的解釋,但審判結果並非他所能掌控的。

不過對於死者來說,至少能讓人知道他們真正的死因,「我無法讓他們起死回生,甚至不能給他們幾分鐘,好好向家人朋友道別,但我可以給他們正義。」

-----

作者跟老婆吵架:「在人生的中年時期,我學到了很多。其中意義最重大的教訓或許是,如果有個女人拿槍指著你,你千萬別說:你不敢開槍的」。

笑死,差一點就是別人替他驗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