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珊.阿布哈瓦 Susan Abulhawa
譯者:鄧伯宸
出版社:立緒
二戰後幾個國家認為,既然猶太人想要一個家,那巴勒斯坦就送給它吧,說得彷彿那塊土地上從來就沒人居住似的,幾個人幾個簽名幾句話,巴勒斯坦從此陷入數十年的腥風血雨。
◆◆◆
他們從別的國家來到這裡,在巴勒斯坦人的土地上發掘古硬幣,有迦南時代、有羅馬時代、有奧圖曼時代,然後把它們當成是自己的「古猶太藝品」出售。他們來到雅法(Jaffa),發現橙子和西瓜一樣大,便說:「猶太人就是以他們的橙子出名。」卻不知道,這些橙子是巴勒斯坦農夫好幾百年來柑橘農藝的心血結晶。
◆◆◆
莫希是一名以色列士兵,他正盯著一名阿拉伯女人與她懷中抱著的嬰兒,他覺得這世界真是太不公平了,他老婆賀蘭坦飽受「德國納粹」毒手,無法孕育自己的孩子,憑什麼這些阿拉伯人卻可以擁有這麼多健康的孩子,可憐的賀蘭坦只不過是想要做個母親,上帝怎麼忍心拒絕這微小的願望?
◆◆◆
亞里的父母曾遭受「德國納粹」迫害,「以前種種,不論什麼事,都置我們於死地,即使我們逃脫了也一樣,你有沒有注意到我媽媽的眼睛?何等地空洞。她的裡面死了。父親也一樣。(…)他們決定要把這塊土地變成一個猶太人國家。但我認為,如果阿拉伯人接受這個國家,那就還好,我們可以存。」
「但他們要的是一個『猶太人』國家阿!」
「沒錯,但我認為他們會同意讓阿拉伯人留下。」
「所以我們要留在自己的土地上,反而要經過這些外面移民來的人同意?」
◆◆◆
特別將關鍵字加粗黑加框。冤有頭債有主,怎麼想都應該是去把德國變成猶太國家吧,應該是要將德國送給曾遭迫害的猶太人吧 😑
作者:娜歐蜜.貝那隆(Naomi Benaron)
譯者:聞若婷
出版社:馬可孛羅
尚派翠克是個擁有跑步天賦的男孩,入學後在教練的鞭策下,以奧運為目標開始不停地奔跑著。但在此同時,「你是胡圖人還是圖西人?」這句話卻總是威脅著他的生活、家人、朋友,彷彿壟罩在一道陰影之下。
尚派翠克是圖西人,從小相處到大的鄰居是胡圖人、他最要好的朋友是胡圖人、總是嚴厲鞭策尚派翠克的教練是胡圖人、他一見鍾情的女孩是胡圖人,他們彼此之間的感情繫絆並不因胡圖人或圖西人的身分而受到影響,可是為什麼胡圖力量那些惡棍卻總是貶低圖西人,時不時就來找麻煩?RPF(盧安達愛國陣線)口中所說的正義又是什麼?
書中沒有解釋太多胡圖人與圖西人為何彼此對立,只有在對話中偶爾提及「都是比利時人害的」,我好奇查了一下:盧安達曾被比利時人統治,並在結束統治時將政權移交給其中一方,這舉動劃下了雙方的隔閡。但胡圖人與圖西人只是一個務農一個放牧的意思,再加上雙方通婚歷史悠久,彼此外貌上的差異也不大,有比較瘦高的胡圖人,也有較矮壯的圖西人。
但身分證上不同的標註就有著不同的待遇。那一天教練替尚派翠克辦了一張「胡圖身分證」,為了避免被委員會刻意篩選掉,一張胡圖身分證有助於打通所有環節。尚派翠克對於要不要接受掙扎了很久。
不過實際上除了接受也沒有其他選擇,不接受就無法去奧運,身邊的人也都贊成他接受那張身分證,於是他接受了,他成了「胡圖人」。
結果過一陣子教練又說要恢復他的圖西身分,因為有些國家威脅要斷絕對盧安達的援助,除非盧安達政府提升對人權的重視,「還有什麼比讓圖西人參加奧運更能展現我們對人權的重視呢?」
尚派翠克:😐
尚派翠克一直堅信自己能夠去參加奧運,即便國內局勢動盪不安,但只要教練不放棄,他也會繼續跑下去。
可是總統遇害了,霎那間整個情勢爆發,所有圖西人被無情的殺害,所有幫過圖西人的人也被殺害,收音機無止盡的傳出被殺害的圖西人名單,宛如人間煉獄。尚派翠克的奧運夢在那一晚破滅了,連命都差一點不保。
書中某個人曾說道,如果我們今天是為了抵禦外敵而戰死,那心理上還比較好過一點,但現在我們卻是在彼此殘殺自己人。
這一切到底有什麼意義?
作者:瑪琳娜.路維卡 Marina Lewycka
譯者:張定綺
出版社:貓頭鷹
看到書名的第一個想法:這本書太冷僻了吧......誰會對拖曳機感興趣阿
一個好奇拿起來看看簡介:84歲的老爸決定與36歲烏克蘭金髮美女再婚,在此同時他也決定要寫一部關於拖曳機發展史的畢生巨作。
......好喔 😃
-----
「好消息,娜迪!我要結婚了!」這位老先生打電話給自己的女兒,毫無預警地扔出這顆震撼彈。
「她名叫維倫提娜,外貌就像波堤切利那幅從波浪中誕生的維納斯。黃金般的頭髮,嫵媚的雙眼,還有著超完美形狀的乳房。看到她你就會明白了。」
娜迪:明白個鬼!!!💢
娜迪與薇拉這對姊妹被他們老爸的這樁婚事搞到快起肖,原本感情不合已近兩年沒有聯絡的姊妹,因這件事難得團結一氣。果然有個共同敵人,最能讓人團結起來。
姊妹聯手企圖阻止他們的老爸與這位如維納斯般完美的女性再婚,可惜他們老爸被迷得神昏顛倒,一股腦地拼命匯錢給維納斯,他認為身處烏克蘭的維倫提娜生活一定非常非常非常困苦,幫助這位美女是他當仁不讓的義務。(拯救受苦受難的同胞!)
幾番波折後,他們結婚了。
兩姊妹雖在一開始抱持反對態度,但隨時間過去,她們也漸漸接受這位後母......
什麼的完全沒有這回事 😆
婚後鬧得更兇啦,維倫提娜整個顯露本性,花錢如流水、廚藝技巧就是即食包、操持家務技能零,甚至在她明白這位84歲老頭根本不如預期有錢時,更加地不友善了。
在這些彷彿無止盡的家庭紛爭中,老先生可沒放棄寫他的拖曳機發展史!所以整本書偶爾還會穿插一點拖曳機的發展歷史:「弗格森設計的第一具可耕兩條溝的犁頭,固定在一台改裝成拖曳機的福特T型汽車底盤......」
除此之外,兩姊妹因這次的家庭危機難得有了交心的機會。娜迪從薇拉口中漸漸得知自己的家族史,她們的父母經歷過戰爭歲月,薇拉與父母都曾被送進集中營,而娜迪則是在數年後才出生,娜迪是家中唯一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
於是在盲目的愛情、拖曳機、砲火四起的罵聲中,還有幾段「史達林農業集體化後的烏克蘭大饑荒」歷史故事。
整本書讀來有種大雜燴的感覺 😅